持續低迷的行情、業績的慘淡與尷尬、傳統增長方式的“天花板”正在倒逼農資企業的轉型。據美立方智業觀察,在轉型的過程中,行業標桿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復制標桿成了很多農資企業轉型的關鍵動作。筆者以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有的時候甚至會成為企業的災難。
標桿之所以成為標桿,一定有成為標桿的潛質、資源、能力或其他條件,我們對標桿企業的關注,更多的是思考、學習與借鑒,絕非簡單復制,正如京劇大師梅蘭芳所言,“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所謂思考,是探究標桿企業成功的關鍵要素;所謂學習,是提煉標桿企業成功的主要套路與核心動作;所謂借鑒,就是融合企業的實際,找到差距,明晰優化的方向,具體優化的措施。
以下四種類型的案例堅決不能簡單復制:
一是與企業擁有的資源與能力嚴重不匹配的案例,諸如作物全程解決方案、企業平臺化改造、基于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
二是經過過度包裝的案例。現在行業的會議非常多,魚目混珠,有很多呈現給大家的案例是經過修飾的,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真相。
三是湊熱鬧的案例。對行業的認知似是而非,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窗口,也沒有找到能讓豬上天的“風口”,瘋狂燒錢后留下一地雞毛。如果簡單復制,就是重復悲劇。
四是大家都追捧的案例。大家都追捧,極有可能步入新一輪的同質化囚徒困境。
成功是少數人的狂歡,復制是復制者的默哀。企業轉型的路沒有簡單復制的捷徑。多一點理性,少一點浮躁。回歸原點,回歸基本面,打造企業在產業價值鏈的優勢應該成為大部分農資企業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