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趨勢
根據全省害鼠越冬基數,結合鼠害發生規律、冬季氣象條件和2017年省氣象臺的短期氣候預測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2017年我省農區鼠害總體為中等偏重發生趨勢,發生程度與上年基本相同,其中農田達烏爾黃鼠、倉鼠、褐家鼠為偏輕發生(2級),棕色田鼠在中條山沿線、恒山山脈沿線偏重發生(4級),社鼠在臨汾、長治等丘陵山區偏重發生(4級),中華鼢鼠在呂梁山、恒山沿線丘陵山區偏重至大發生(4-5級),全省農田鼠害發生面積1800萬畝次。農舍小家鼠中等、局部偏重發生(3~4級),農舍褐家鼠偏輕發生(2級),農戶發生350萬戶左右。
二、預測依據
1、害鼠基數
據各鼠情監測部門上年10月份調查,全省農田害鼠平均百夾捕獲率為0.65%,略低于上年同期的0.82%,最高為1.5%,比上年低1個百分點;中華鼢鼠一般有效洞數為6個/hm2,高的可達15個以上/hm2;蒲縣、方山等地馬鈴薯田,平魯、渾源、五寨等縣(區)中藥材田,中華鼢鼠平均有效洞數為7~8個/hm2,平均鼠密度達10只/ hm2,最高達28只/ hm2;棕色田鼠在永濟、芮城、平魯等地農作物、中藥材發生田,一般有效洞數為100~200個/ hm2,高的可達500余個/hm2;社鼠在臨汾、長治丘陵山區平均捕獲率3%~6%。全省農舍百夾捕獲率為3.5%,比上年高0.5個百分點,最高為7.0%,略高于上年同期;其中小家鼠百夾捕獲率為2.86%,褐家鼠為0.64%。據近期各鼠情監測站調查,農舍平均百夾捕獲率為2.0%,與上年同期基本相同。
2、氣象條件
去年冬季我省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在4~29毫米之間,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少;冬季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市較常年偏高1℃,對害鼠的越冬有利。據省氣象部門預測,春季全省降水量在50~133毫米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長治市、晉城市、臨汾市南部、運城市偏多1~2成,其余大部分地區偏少1~2成;季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高0~1℃,對害鼠的出蟄無不利影響。
3、其他因素
近年來,受退耕還林還草的影響,各農區生態植被較前幾年有了明顯改善,為害鼠提供了豐富的食料來源,有利于害鼠的發生繁殖。由于鼠害危害的隱蔽性較大,許多農戶對滅鼠不重視,使害鼠密度呈逐年上升態勢。據調查,我省有四分之三的農戶秋糧采取場院堆放的形式儲存,為鼠害的為害提供了便利條件。
三、防治建議
1、物理防治
農戶中發生的小家鼠、褐家鼠等害鼠種類,可采用捕鼠夾、捕鼠籠、粘鼠板等捕鼠工具捕殺。農田中發生的中華鼢鼠、棕色田鼠可采用捕鼠箭捕殺;小家鼠、長尾倉鼠等害鼠可采用TBS圍欄技術捕殺。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棕色田鼠遇水不逃,只是將頭部露出水面的特性,在受害田澆水時結合鐵鍬等工具進行捕殺。
TBS滅鼠技術也稱圍欄+捕鼠器滅鼠技術其使用方法為:選擇鼠密度較高的農田,在春播前沿田邊(或田埂)設置一個長60 m的線形TBS(L—TBS),孔徑≤1 cm的金屬網圍欄,按直線方式固定,圍欄地上部分高45 cm,埋入地下的深度為15 cm,每5 m設置一個捕鼠器(連續捕鼠籠或捕鼠桶,共12個),緊貼圍欄與捕鼠器平齊地面剪一長寬約5 cm的洞口。連續捕鼠籠或捕鼠桶開口朝向相反的方向。也可以在田間圍成矩形TBS(R—TBS)20 m ×10 m的圍欄,并在周邊設置12個筒狀捕鼠器,利用鼠類行為習性捕殺害鼠。每300畝左右田塊可設置4個。圍欄設置的時間為整個作物的生長期。
2、化學滅鼠
(1)毒餌配制。殺鼠劑可選用敵鼠鈉鹽、溴敵隆、溴鼠靈等,杜絕使用急性、劇毒、違禁鼠藥。餌料可選用新鮮的小麥、玉米等新鮮糧食,配制成0.005%溴敵隆毒餌。
(2)投放毒餌。每畝投餌量為100~500克,沿田埂或溝邊每隔10 m左右按棋盤式投放,每堆10~15克。農舍可沿墻邊、屋角進行投放毒餌;一般15 m2以下房屋投放毒餌一堆;15 m2以上每增加10 m2增加1堆毒餌。
(3)毒餌站滅鼠。選擇當地取材方便的竹子、PVC管、瓦片、可樂瓶等材料制作毒餌站,重點擺放在田埂或溝渠邊,每畝放置一個,每個毒餌站內可投放毒餌30~50克;每個農舍可擺放2個毒餌站,重點擺放在后屋檐和倉庫或生畜圈,擺放時間2~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