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文件,也是指導當前和今后農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中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制度”這個字眼,過去國家在減少化肥使用量方面更多是引導,并沒有真正具有約束力的法規出臺,而此次《意見》中指出,要健全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制度,完善耕地保護、農業污染防治、農業生態保護、農業投入品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我們不難看出,未來減肥的“緊箍咒”將越來越緊。
目前市場上肥料的需求是怎樣的?筆者在采訪基層經銷商的時候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低迷”和“掉量”。往年7月初就會開始的小麥備肥今年卻延遲到7月底,有的地區甚至到了8月,大家都在觀望而不敢出手;還有些經銷商反應“掉量”成為了市場主旋律,出貨量甚至減少了三成,這些都是對市場信心不足的反應。肥料市場需求未來將持續處于一個萎縮的狀態,依靠數量增長的化肥市場一去不復返。而生產端的日子也不好過。就拿尿素來說,本以為隨著國際市場尿素價格的大幅上漲,會刺激國內生產商加大出口,提高開工率,但事實上卻不盡如人意。
《意見》的出臺,可以預料減肥的剛性約束會越來越大。過去幾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行動計劃。2015年,農業部印發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積極探索有機養分資源利用的有效模式,鼓勵和引導農民積造農家肥,施用商品有機肥;2017年,農業部又印發了《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以果菜茶生產為重點,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2018年1月1日將正式實施的我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明確指出,將對存欄規模大于50頭牛、500頭豬、5000羽雞鴨等的養殖戶征收環保稅,也就是間接驅動了有機肥的施用。從行動方案到意見的出臺再到《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可以說國家對于施用肥料的約束愈來愈緊,從前基本上是采用補貼的手段去鼓勵和引導農民少施化肥,還沒有成形的法律法規出現。據報道,西方一些國家明確規定尿素不能直接使用在農田中,還有些國家的法律明確了農田的化肥用量,如果超標,會讓農民受到處罰。此次出臺的《意見》也表明,國家將繼續完善綠色農業法律法規體系。研究制定修訂體現農業綠色發展需求的法律法規,完善耕地保護、農業污染防治、農業生態保護、農業投入品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由此不難推斷,國家推動化肥減量的行動還會升級。
截至目前,零增長也好,有機肥替代也好,更多的是一種引導性的方式。如果上升到法規層面,減肥的力度會發生質的變化,化肥需求下降的速度會更快。
這或許不是危言聳聽。自農業部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已經實施了三年,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化肥使用量基本接近零增長,增速在減緩,有的省份(如河北)已經是負增長。未雨綢繆,思考轉型,才為上策。(何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