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眼下正值三秋之際,辛苦了一年的農民正在享受豐收的喜悅。這個時候,不論是在廣袤無垠的東北黑土地上,還是在一望無際的江南大平原上,收割了莊稼的地里,隨處都可以看到廢棄了的農藥包裝。這些大大小小的塑料瓶、玻璃瓶、塑膜袋等廢棄物散落在田頭水溝,不但有礙觀瞻,給人畜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而且還是近年來被廣為詬病的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
有專家經過測算得出數據,我國每年產生的農藥包裝廢棄物高達100億件,其中相當一部分被隨意丟棄。
按說,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農藥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早該解決了。但時至今日,數以億計的農藥廢棄物仍然在為害環境。
農藥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到底難在哪里呢?
甲方:政府不作為
農藥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是個系統工程,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單位就能解決的,因此,政府必須發揮作用,用看得見的手來解決這個頑疾。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各級政府在這方面的作為有限。
前不久,天津市搞了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實施方案,對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進行適當財政補助。雖然說,這個政策來得有點晚,但畢竟是制定了一個政策。在此之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有這樣政策的省份只有可憐的三五個。
再從國家層面來看,直到2015年,原農業部和原環保部才發了一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對農藥包裝廢棄物的責任劃分、懲罰措施、回收體系建設等進行了規范。但這個辦法只見征求意見,卻一直沒見正式出臺。2016年8月,原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的方案》,其中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要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獎勵或使用者押金返還等制度。但,時至今日,建立了這一制度的地區屈指可數。
到現在為止,我國農業仍以一家一戶生產為主,農藥使用量大而分散。由于農藥包裝廢棄物缺少經濟價值,農戶用藥后主動收集交回農藥包裝的積極性并不高。因此,政府不作為,這個事當然就難了。
乙方:企業不負責
按照一般廢棄物處理的原則,是誰受益誰負責回收處理。因此,農藥廢棄物的回收處理,產業鏈上的企業,從生產企業到批發商,再到經銷商都應該負起責任來。只要所有企業都盡到了責任,這個問題就不難了。但現在的問題是,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沒有盡責。
《農藥管理條例》明確規定,農藥生產企業、農藥經營者應當回收農藥廢棄物。但時至今日,除了少數外資企業以獎勵等簡單的方式鼓勵合作伙伴回收以外,絕大部分的農藥企業在這方面都沒有負起責任來。
我國農藥產業鏈上的企業數以千計,每個企業生產和經銷的產品的包裝情況、規格大小、產品流向等信息,都只有企業自身才了解,才熟悉。因此,由企業來進行回收處理是最方便,也最有可能的。如果企業都不負責不作為,就算是政府要做也可能沒那么方便。而農藥的終端使用者農民就更做不來了。即使他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有人想回收,他們也沒有這個能力。
農藥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和企業都無法回避自身的責任。只有建立起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的回收處置系統,農藥廢棄物污染環境的問題才會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