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祖軻 自從幾年前在廣州的一次市場營銷職業經理人研修班上認識“無品牌營銷”這一概念后,多年來一直關注’’無品牌營銷’’策略在我國市場的可行性。近日讀到一則關于“無品牌營銷”的消息稱,在北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無品牌產品仍在其超市、大賣場、折扣店等近1/3零售終端占有一席之地,并由此促進一些中小企業的生成與發展,深有感觸。結合近年在國內保健品、通訊、農化等行業的市場營銷管理實踐,客觀地認識到,從“無品牌營銷”起步走向“品牌營銷,”先生存,后發展,是國內許多產、銷一體化中小企業或流通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可行之路,謂之為“實事求是是市場營銷的最高境界”。 新興行業初級階段:有品無牌,先品后牌,重品輕牌;“無品牌營銷”客觀存在。其合理性表現在: 一、行業初期組織要素、管理要素、市場要素等均不成熟 1﹞行業狀態:新興行業初期,無論行業管理者、制造企業、供應商、中間商、消費者等行業組織要素均不成熟,對行業缺乏理性認識,難以建立起生產制造,市場流通,消費環境等方面的行業管理標準、督導機制等行業規則;行業產能總量不足,行業規模和市場交易總量較小;行業狀態、行業結構、行業規則、行業利益的不確定性,導致行業方向不明,市場發展的時、空間不確定,難以進行行業規劃和企業戰略規劃。 2﹞制造企業:機會導向,項目導向,生產導向,產品導向,推銷導向。行業內求大于供,供不應求。因此,擴大產能,生產導向成為行業初期企業經營的主要策略。企業人才少,資金缺,管理粗疏,文化不成熟等,無法支持品牌建設。在這種狀態下,企業無法進行戰略規劃和品牌規劃。 3﹞供應商:行業內、外供應商的進入轉換和市場開拓、規模物流的成本較高,隨著供應規模加大、成本下降和替代品的出現及物流的成熟,供品的價格會出現急速變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最終產品的性能、構造、質量和成本. 4﹞中間商:行業內流通渠道不發達,經銷商網絡零星分布,結構簡單;零售終端推廣能力弱,走貨慢;專業賣場尚未出現;流通企業內部管理差,資信度低;此時的通路能力和規模無法支持品牌營銷。 5﹞消費者:消費群體尚未分化成熟,目標市場尚未分隔成型;消費行為尚不理性,對產品的功能、質量、價值等難以認知、鑒別,購買方式以接受推介購買為主,品牌認知能力較弱,無法做到指牌購買和擇牌購買。 二、品牌建設諸要素不支持 1﹞資本特性:技術進步將使早期的投資過時,并使那些后期進入、具備高新產品及工藝的廠商擁有技術、成本、產能等獲利能力方面的優勢,使早期資本喪失了品牌投資的功能;中小企業創業者自籌資本規模小,貸期短,追求高現金流和短期利益,急需滾動積累;在暴利、高毛利階段,資本追逐產品改造和工藝改造后獲得的暴利、高利,產品利潤、機會利潤強烈吸引資本。而品牌創立初期投入大,收效慢,風險高。因此,品牌利潤無法吸引資本。 2﹞本利曲線:初期的市場開拓、較低產量、技術壁壘等通常在新興行業內形成高成本,但改進工藝,更新設備,熟悉經營和替代材料的出現﹙企業學習曲線﹚,使企業由技術密集型迅速走向勞動密集型,制造成本迅速下降,行業由暴利階段急跌至薄利階段、微利階段,品牌投資風險凸現。 3﹞產品水平:由于初期產品構造、生產技術的不確定性,導致產品技術含量、工藝水平和產品的批次質量極不穩定,產品水平和管理水平無法支撐品牌的美譽度。 4﹞企業文化:此時企業文化呈隱性化,尚處在積累、沉淀、凝聚期,尚未總結、歸納、提煉、升華,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風格、工作氛圍等尚未經過企業生存的檢驗,難以定位、固化,難以支持品牌定位。 5〕市場細分化:此時各目標市場尚處發育階段,市場細分化尚未明朗。無論產品結構、價格結構、通路結構等都無法滿足市場細分的要求;因此,無法對品牌進行描述。 6﹞品牌傳播特性:群牌并起,雜牌當道,無主流品牌,名牌。傳播方式主要以中間商推介傳播、消費者口碑傳播和產品包裝傳播為主要形式。公眾媒體因目標受眾難以確認而收效甚微;消費教育投入大,周期長。 成熟行業“無品牌營銷”的可行性 1. 知名品牌占據著中高端產品市場,弱勢的中小企業走向OEM等無牌營銷; 2. 利基市場的空檔;縫隙市場,如10―15歲的中人服裝市場。 3. 低端產品;利潤微薄,資本難以支持品牌營銷,適合無品牌營銷。如:鞋帽服裝的便宜貨品。 4. 制造技術簡單,質量標準不高的商品:如蠟燭、鐵釘、低檔家具; 5. 消費認識成熟的微利商品:如計算器、手電筒 6. 提供簡單生活的低價快速消費品:如涼鞋、草席、碗筷等 7. 行業進入衰退期的商品:如黑白電視、收音機、電扇等 8. 通路發達,物流簡單方便的產品: 9. 同質化極高的商品:如雞蛋、豬肉、家禽等 10.適應倉儲式超市、大賣場量販需要的商品。 農化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問題分析 企業經營結構性缺陷造成結構性浪費,如 1. 品種結構老化缺陷明顯,造成間歇性、季節性的停工、停銷;搭車登記,擁有的產品未經市場細分,無拳頭產品 2. 技術、工藝落后,產品批次質量不穩定;產品開發能力薄弱。 3. 資金匱乏:資本積累不夠,融資能力低下; 4. 人才匱乏:企業人才機制難以留人、用人、育人; 5. 管理基礎薄弱:組織力,制度力明顯不足;企業資源效益低下; 6. 企業主﹙經營者﹚整體素質偏低,制約了企業做大做強; 7. 營銷管理機制落后。營銷理念陳舊,營銷手段落后,庫存大,呆賴賬多;市場反應速度低下,難以跟上市場發展。 8. 公司文化尚未形成,難以形成。 9. 市場通路網絡薄弱,與經銷商合作難以持久 10. 股東結構不合理,家族式企業和朋友式企業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如何創建自己的品牌呢:要一切從企業實際出發,防止品牌機會主義和品牌幼稚病。 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產品結構特點,利用企業的地域優勢,從產品品牌做起,從區域品牌做起,從目標市場品牌做起。任何大型、名牌企業都是從中小型企業、無名企業發展而來。在行業發展初期抓住市場機會,產品開發適銷對路,資金滾動積累較好,股東結構合理,企業機制靈活的中小企業就會脫穎而出。若此時迅速進行企業內部策略、組織、流程優化改造,整合企業內部人才、資金、產品、產能、通路、商譽、文化等資源,就會很快跨入行業領先行列,由中小型企業迅速跳躍發展成為大中型企業。經過這段時期,原先的企業品牌地位就會從產品品牌進步到企業品牌,從區域品牌發展到全國品牌,從目標市場品牌擴大到行業類品牌。 農化中小企業品牌營銷策略 1、創建企業文化:確立符合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準則的企業價值觀和道德觀;建立企業和員工、企業和供應商、企業和流通商、企業和消費者、企業和銀行之間的誠信商譽;在企業內部廣泛征集企業文化的核心用語,經過歸納提升,確定出“準確、簡要、易記、上口”的用語2---3條;建立企業的形象、語言、行為識別系統,廣泛應用在廣告宣傳資料和產品的內外包裝上。 2、制定企業戰略目標:描述企業任務,為企業發展定位,為目標市場定位,為企業品牌定位,為市場﹙公眾﹚形象定位。制定出企業近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并在企業內廣泛、深入地宣導。 3、內部管理機制改造和創新:建立簡潔、高效、快速的管理組織和流程;尤以營銷管理機制改造、創新為要。建立先進的營銷管理模式是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擴大產品銷量,以規模支撐品牌的前提。先進的營銷管理模式一可以向行業內的先進企業學習得來,二可以通過向其它行業學習取得,三可以通過聘請營銷顧問公司服務來建立。 4、招募適合企業的優秀人才:尤其是企劃經理、市場經理、品牌經理,建設品牌管理隊伍。 5、企業主(經營者)自身素質提高:學習做學習型企業組織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從以往的機會成功型走向管理成功型,競爭成功型。調查反映,老板的學習曲線和企業的成長曲線非常近似。 6、優化產品結構,持續產品創新:一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要在各個產品生命周期里都有產品布局;二不要企圖把黑白電視做成世界第一,別人早賣彩電了--別在過氣的產品上下工夫。三要企劃出拳頭產品。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提高產品對目標市場的覆蓋能力;四要優化產品功能和構造,提升產品包裝水平,確保產品差異化。 7、提升企業產能管理水平:對影響產品質量、產品成本及成品一次合格率的設備和工藝進行改造,完善工藝文件,加強工藝紀律和質量管理,以保證產品批次質量穩定和快速制造、規模制造。 8、做好品牌建設的規劃、推廣、維護:首先做好品牌決策。如品牌戰略、品牌定位、品牌策劃;其次做好品牌推廣。制定出廣告、宣傳、推廣、促銷、服務計劃;從產品品牌、區域品牌、細分市場品牌做起,在重點市場、集中市場試驗做出樣板市場,確保戰術組合制勝。還要從產品撇脂利潤中提撥適量資金,做好品牌維護,推動品牌增值。 9、加強通路優化改造:設計出符合企業產品結構、符合行業市場發展、符合區域市場特點、符合物流結構的銷售通路網絡,建立與流通商的利益伙伴關系,確立通路優勢,這是品牌營銷的重要保證 10、從貼牌生產﹙OEM﹚做起:如果企業的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有優勢,可以從貼牌生產做起,既鍛煉了企業內部管理能力和人才隊伍,又積累了部分資金,同時還可進一步了解行業發展情勢,了解市場需求,再選擇適當時機切入,做自己的品牌。如今,許多知名的大型企業當初都是從來料加工,分裝分銷起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