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地灰飛虱蟲量基數、越冬代灰飛虱帶毒率,結合水稻種植品種和生育期分析,預計2007年全國水稻條紋葉枯病發生面積3000萬畝,流行程度超過2006年。其中,江蘇大流行;上海,安徽中東部、沿淮稻區大部偏重流行,局部大流行;浙江北部,北方、西南局部稻區有偏重流行的可能。預測依據如下。
一、灰飛虱蟲量基數大
據5月上、中旬調查,各地灰飛虱蟲量基數大,大部顯著高于2006年同期。江蘇麥田畝平均蟲量超過80萬頭,較2006年增加2-4倍,蘇南、沿江、丘陵地區在100萬頭以上,為2006年5-6倍,揚中超過1000萬頭,比2006年增加60.5倍;上海麥田畝平均蟲量71.3萬頭,是2006年的1.9倍,為56年來最高值;安徽麥田畝平均蟲量6.2萬頭,比2006年增加29.2%,廬江、舒城分別為233.5萬頭和53.2萬頭,是2006年的1.8倍和19.3倍;浙江麥田、冬閑田畝蟲量分別為134.7萬頭、22.6萬頭,分別為2006年的1.7倍和3.2倍,紹興麥田畝蟲量460.9萬頭,較2006年增加7.2倍,為近年來最高年份;北方、西南部分地區田間灰飛虱蟲量也較高,高的遼寧中東、中南部畝蟲量達1.5萬頭。
二、灰飛虱帶毒率高
各地越冬代灰飛虱帶毒率測定,大部高于2006年同期或與之持平。其中,江蘇帶毒率平均23.1%,遠高于12%的大流行指標,與2006年相近,沿江、蘇南地區較2006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部高于平均值,姜堰達39%,增加11.8個百分點;上海帶毒率12.9%,比2006年增加1.4個百分點,為56年以來最高值,南匯、嘉定、崇明、寶山均超過大流行指標,分別為15.5%、16.0%、16.7%、17.5%;安徽中東部帶毒率較高,來安、廬江、當涂分別為15%、16.9%、22.6%,超過大發生指標;浙江灰飛虱帶毒率略低于去年,但北部部分地區上升較快,海鹽、吳興分別為5.1%、23%,分別比2006年增加22.4%、9.5%;北方稻區局部超過大發生指標,遼寧莊河、東港、普蘭店分別達12.3%、15.2%、26.6%。
三、感病品種面積大
今年各病害流行區水稻主栽品種仍以感病型為主,為條紋葉枯病發生與流行提供有利條件。江蘇、上海感病品種面積分別為2000萬畝和140萬畝,分別占當地水稻種植面積的60%、85%左右;安徽感病品種主要集中在中東部,種植面積500-700萬畝;浙江北部,北方、西南稻區病害流行區主栽品種抗病性也沒有出現根本改變。
四、水稻生育期適宜
據各地灰飛虱發育進度調查,長江下游、江淮病害流行區大部一代灰飛虱成蟲羽化高峰期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目前該區大部中、晚稻處于秧苗、移栽階段,灰飛虱遷移傳毒高峰期與水稻感病苗期高度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