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必須保證農資產品的質量,可還是有一些企業,在市場利益的驅使之下,鋌而走險,生產偽劣農資產品,給農民和農業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五月,東北正值玉米噴灑除草劑的時候,效果如何將影響到當年的產量,因此,除草劑的使用對于東北這片玉米主產區來說至關重要。
然而,吉林省的一些農民面對琳瑯滿目的除草劑品牌卻無法作出選擇。在當地的農藥市場上,有'福分'、'福氣'、'小白羊'、'黃金甲'、'吉玉'、'田好運'、'玉豐年'等十多種除草劑品牌,這些名稱不同的農藥均標稱'玉米除草劑',都使用相同的'三證',而且同為一個生產廠家——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
農藥檢查部門的檢查結果顯示,以上不同名稱的除草劑成分含量與標準不符,均為假冒偽劣產品。
套證生產廠家否認
隨著玉米開始使用除草劑季節的到來,有關農藥的投訴案件也越來越多,據當地工商部門介紹,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大量有關玉米除草劑的投訴。工商部門和質檢部門的查處結果顯示,上述品牌的除草劑在東北市場上已經占有了很大的份額。
為此記者走訪了東北農資市場,對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所生產的品目繁多的除草劑展開了調查。 記者在吉林省四平市的一家農資市場看到了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福分'、'玉見喜'、'玉福'、'玉豐泰'等不同品牌的除草劑,這些不同品牌的除草劑都使用同一個農藥登記號(LS20040100)、同一個產品標準號(Q/DSH0142-2004)和同一個生產批件號(HNP21010-C2560)。
為此,記者采訪了植保專家,專家告訴記者:'同一個生產批號生產不同的產品是典型的套證生產,這種事件的發生可能是一些廠家對于生產批號的錯誤認識有關,但更多的是廠家對于一個生產批號只能生產一種產品了解,在利益的誘惑下,冒著觸犯法律的危險來進行違規生產。'
在以往的案例來看,套證生產多發生在小企業或者是無證企業冒用一些大企業的生產批號來謀取利益,那么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記者從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的網站上了解到:大連松遼化工公司是國家定點生產農藥的化工企業,屬遼寧省石化行業重點抓好的大中型企業之一,是生產農用除草劑的專業廠家,公司現可同時生產十幾個品種的除草劑,廣泛用于各地麥田、豆田、玉米田和果園等。
于是,記者撥通了產品上留下的電話號碼,接聽電話的是一位女士,當記者問及公司是否生產'福氣'、'小白羊'、'黃金甲'牌玉米除草劑時,該女士表示他們沒有生產這些產品,隨即掛斷電話。 緊接著,記者再次撥通了該廠的電話,要求轉到公關部,公關部負責人以不了解市場上的事情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工商質檢揭露老底
根據舉報,2007年5月26日,四平市工商局和公主嶺市工商局聯合行動,查扣了一批'吉玉'和'田好運'牌的假冒農藥,也就是大連化工有限公司所生產的農藥。假冒農藥的經銷商向前來的執法人員交代,這些玉米除草劑是從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購得,一共買進了430箱,已經賣了一部分,執法人員當場扣押了剩下的397箱,并做了詢問筆錄。
據當地工商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工商局曾就此問題專門去了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一趟,他們說廠長不在,只有一位副廠長出來接待,但當問及有關假劣玉米除草劑的問題時,該副廠長矢口否認。'
在無法得到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正面回答的情況下,記者從分設在沈陽市的國家農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了解到:東北部分農藥市場發現了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2007年生產的'福分'、'玉豐泰'、'福元'、'同慶'、'玉用'、'小白羊'、'玉禧'、'旨留苗'、'福氣'、'福緣'、'福將'、'黃金甲'、'迎春福分多'、'吉玉'、'田好運'、'玉豐年'等品牌的除草劑,這些不同名稱的農藥均使用同一個產品標準號、生產批件號和同登記證號。
根據上述產品標注的產品標準號和農藥登記證號,其產品的有效成分磺草酮含量應該是10%。而吉林省永吉縣工商局和吉林市農藥監督管理站在農藥市場中對部分農藥產品進行抽查,并將樣品送至國家農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沈陽)檢驗,其檢測結果是,磺草酮含量為零。
從標簽上來看,這些產品看上去三證齊全,其實產品與所標三證不符,違反了《農藥管理條例》、《產品質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如亂標注英文名稱;不按照規定用中文標注產品的有效成分。為了混淆視聽欺騙農民,有的標簽上還標稱含'特效劑'或'增效劑',但又不具體指出增效劑是什么成分。 隨著舉報的增多,各地的執法部門開始對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除草劑展開了查處。
另有媒體報道,5月14日至18日,吉林省吉林市工商機關和農藥執法部門查扣、抽檢了上述涉嫌假劣的農藥。經檢測,所送樣品均為假劣農藥。隨后,吉林市執法機關對農藥市場進行了清理,假劣農藥從市場上暫時消失。5月16日和5月21日,遼寧省撫順市工商機關查扣了部分上述假劣農藥。5月22日,遼寧省綏中縣工商機關查扣了部分假劣農藥。
假除草劑侵犯專利
正當記者要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之時,事情又有了新進展,記者獲悉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的除草劑侵犯了某公司的知識產權。
于是,記者聯系到了這家設在上海由瑞士和英國共同組建的先正達(中國)投資公司,找到部門負責人李海建。
李海建透露,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侵犯了先正達(中國)投資公司的專利權,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在未經先正大公司許可的情況下使用了先正大公司的專利技術,將其應用到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玉米除草劑當中,先正大公司已經向法院提起訴訟,最近會開庭審理。
'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所生產的十多種玉米除草劑都是偽劣農藥,其產品上標注的有效成分本應該為10%,但含量確為零。'李海建的說法與工商質檢部門的檢驗結果完全一致,'同時,該企業使用同一批號生產了多種農藥,這是典型的套證生產,違反了《農藥管理條例》。' 經銷商大玩'無間道'
假農藥對于農民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遼寧撫順的一位農民同記者講述了他的經歷:'我曾經購買了一種除草劑,使用后不僅沒有除草,而且草的長的更兇了,最后才知道,這種除草劑是自購原材料,自己勾兌,再貼上別人的標簽,假農藥便造出來了,這假農藥真讓人鬧心呀,一年的收成就這樣打水漂了。'
據悉,雖然各地執法機關已對上述假劣農藥采取了查處行動,但一些不法經銷商受售假暴利的驅使,仍然不惜以身試法,變換手法對抗執法機關的查處。
李海建告訴記者:'最近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的假劣除草劑在市場上有所減少,但是還有一大部分仍然流通,而且更加隱蔽,所以查處行動變得困難多了。'
記者還了解到,為逃避檢查,一些上線經銷商將假劣農藥秘密存放,或將假劣農藥化整為零,下放到基層鄉鎮零售商,降低被查處的可能。一旦某一假劣經銷商被查處,其他經銷商便以最快的速度通風報信,迅速藏匿假劣農藥。另外,上線經銷商和下線經銷商訂立攻守聯盟,被查處的經銷商往往不會交代上線經銷商。還有一些經銷商同執法機關展開博弈,在執法機關查處時藏匿假劣農藥,執法機關離開時再拿出銷售。
于是,東北各地執法機關在查處上述假劣農藥時,大多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查到銷售商處就斷了線,他們大多不交代上線銷售商或生產商,找不到制
造假劣農藥的上線,這使得執法部門很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工商執法屬于行政執法,一旦查到銷售商銷售假劣農藥,只能對其銷售的假劣農藥進行查扣和罰款,無法對銷售商采取強制措施,這給查找制造假劣農藥的上線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