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河南省有關信息部門獲悉,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農藥創新發展出現了新的趨勢,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是新品種創新開發速度放慢。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由于近年來農藥產業受環保壓力越來越大,農藥研究開發費用激增,從而導致農藥新品種問世的步伐放慢,再加上轉基因作物的迅猛發展,世界農藥銷售額增長緩慢。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2005年10年間農藥銷售額僅增長約11%。近年來,世界農藥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殺蟲劑銷售平穩,除草劑略有增加,殺菌劑有較大增長。目前,世界農藥產品總的發展趨勢是開發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效益和環境友好的化合物。研究表明,一種農藥新品種從化合物的合成到商品化需要篩選10萬—13萬種化合物,花費10年時間、耗資2億美元以上。由于這些原因,農藥新品種開發和上市速度被迫減緩。 二是農藥開發進入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目前一些大公司擬推動市場全球化農藥的開發,這種開發伴有高風險、高投入和周期長等特點,實力較弱的公司無法承擔。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世界農藥公司之間進行了一系列資產重組,通過兼并與合并,使世界農藥生產更加集中,壟斷性更強,也更有實力進行新農藥的開發和生物工程的研究。目前,世界農藥開發和生產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歐,銷售額在20億美元以上的6家公司全部在這兩個地區。我國農藥市場銷售額則相應較低。 三是生物技術受到用戶青睞。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從1990年代末,基因工程在農藥領域的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日前,已經有數百種基因作物取得了登記,一批抗蟲、抗病和耐除草劑的作物進入產業化。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已由1995年的188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9000萬公頃;農業生物技術市場規模,已由1998年的16.7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52.5億美元。基因工程對世界農藥市場的影響日益加大,特別是化學殺蟲殺螨劑將受到轉基因作物的沖擊。 四是(shi)全球分(fen)工(gong)協作搞農(nong)藥獲(huo)進(jin)展(zhan)。跨國(guo)農(nong)藥集團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充分(fen)利用外部(bu)的(de)(de)(de)資(zi)(zi)源優勢,重新(xin)定位、配置(zhi)企業的(de)(de)(de)內(nei)部(bu)資(zi)(zi)源。這些公司將(jiang)主要掌握科(ke)研開發和銷(xiao)售,而把(ba)農(nong)藥的(de)(de)(de)生產轉移到其他有成(cheng)本優勢的(de)(de)(de)國(guo)家,國(guo)際化分(fen)工(gong)協作的(de)(de)(de)外包市場正(zheng)在形成(cheng)與發展(zhan)。我國(guo)的(de)(de)(de)許多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在農(nong)藥大(da)量出口(kou)的(de)(de)(de)同時,也引進(jin)了一些國(guo)內(nei)需要或(huo)具有國(guo)際競爭力的(de)(de)(de)新(xin)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