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適應WTO規則,從行業保護政策向競爭政策轉變 
我國政府為了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長期對磷肥產業采取多種支持政策,但是由于政策的不連續性和國際國內形勢的快速變化,政策指導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落后。因此,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我國磷肥產業的政策支持應該逐步從完全保護向適度競爭轉變,應按照WTO規則,逐漸減少甚至取消對企業的直接補貼,放開市場價格,創造良性發展及公平競爭的環境,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維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建立合法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提供產業改造升級的資金和技術平臺,減免臨時性的行政手段對市場和企業經營的干預。 
2. 切實加強國有資源保護力度,調整資源戰略 
首先需要設立磷礦開采行業準入制度,加強資源保護力度。其次應鼓勵磷肥生產企業入主磷礦開采,促進礦肥結合。第三應改變貿易策略,限制磷礦石出口,保持磷肥產品的進出口平衡。第四要加強對礦產品重金屬含量的檢驗和環境保護工作。此外,還應積極尋求國際資源的合作開發,加強國際資源引進。 
3. 改善宏觀調控方式,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第一、改變化肥供需關系的調節方式,逐步實現以需調供。第二、加強對化肥生產流通環節的稅收調控,取消生產補貼和價格監管。第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重組。第四、實現行業準入制度,規范行業準入標準和產品檢測體系。第五、短期內穩定肥料淡季儲備基金制度,但應搞活淡儲形式,加強企業淡季自我調節能力。 
4. 建立健全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和評估反應體系 
應高度關注WTO后過渡期結束外資進入我國化肥批發零售領域帶來的沖擊。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實時評估產業的態勢,及時提供預防和應對策略。 
5. 增加磷肥產業科技投入力度,鼓勵技術研發領域的國際合作 
從長遠看,提高磷肥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磷肥產業科技投入力度,從整個產業鏈研究磷肥生產和使用技術,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鑒于目前我國企業實力弱,難以拿出大筆資金進行科技投入的現狀,國家應設立科技專項,支持科研單位和企業聯合,從磷礦勘探、采選礦技術、中低品位磷礦利用、磷肥產品研發、農化服務等方面進行攻關,為提高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提供技術儲備,同時應該鼓勵企業積極與國際大型企業集團進行技術合作,提高我國技術研發水平。 
6. 提高我國磷肥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發展策略 
加強企業結構調整;適當擴大企業規模,延長產業鏈;重視技術研發;組建營銷和服務體系;強化人力資源建設。 
致謝:感謝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的支持和資助;感謝農業部948項目(2003-Z53)和中化化肥農大研發中心化肥戰略研究項目創造的工作條件;感謝中國磷肥工業協會、行業專家和11個重點企業的無私幫助。 
來源:農博網 作者:馬文奇(中國磷肥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