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紹:李正名,有機化學及農藥化學專家。1953年畢業于美國歐斯金大學獲學士學位;1956年南開大學研究生畢業。現任南開大學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長期從事有機化學、農藥化學的研究。參與研制高效殺菌劑粉銹寧新合成工藝;對澳洲原始小蜂、槐與茶尺蠖和茄科植物超微量信息物質進行分離、鑒定與合成;創制超高效除草劑品種92825等有機農藥,從理論上修改了國際上有關磺酰脲除草劑構效關系的部分結論;成功研究具有相同化學結構的不同立體構體對其物化性質、生物活性和反應性能的細微影響;先后承擔國家973、863及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及多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對悉尼酮類、噠嗪酮類、吡喃酮類、咪唑酮類和異噻唑類等新型雜環進行了合成與構效關系研究。多次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964年參與研制的殺蟲劑磷32及磷47,獲國家科委新產品二等獎;高效殺菌劑"粉銹寧新工藝"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創制新農藥研究"獲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農藥化學基礎研究"、"磺酰脲類除草劑的構效關系"曾兩次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創制新超高效除草劑"單嘧磺隆"首次取得了國家新農藥"三證"并獲2004年天津市技術發明一等獎;作為主要參與者的"有機磷生物活性物質與有機磷化學"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粉銹寧新技術開發"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330篇,編著5部,發明專利9項(含一項天津市專利金獎)。為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資深代表,獲日本農藥學會外國科學家榮譽獎。享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天津市勞動模范的稱號。現任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鳳凰網就綠色農藥發展等問題采訪了南開大學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正名院士。 記者:現在有很多專家都在研制一種綠色農藥,您作為農藥方面的專家,您認為什么樣的農藥能夠稱為是綠色農藥,您覺得綠色農藥的發展前途會怎么呢? 李院士:我個人覺得綠色農藥有這么幾個內容,一個是對人類的健康是非常安全的,二是對環境對生來來說是非常友好的,我們在創制的新農藥過程中能夠找到超高效的和諧因子,超高效就是說是一畝地的用量要比傳統的低10到100倍的劑量。從這個定義上講我們的綠色農藥基本上達到它的要求,重在怎么樣在生產工藝中給它濃縮化。 記者:現在有一種叫生物農藥,有很多專家在《自然》雜志上提到他們發現植物也有自身的免疫能力就好像我們人類一樣,那您認為這種生物免疫農藥的發展趨勢會怎么樣呢?您如何看待。 李院士:這個課題很早就有人在開始研究,在70年代、80年代日本的科學家在這方面研究了不少,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植物具有相生相克的作用,比如說有些蘑菇它的生長過程中其周圍就不會出現某些雜草,它具有一些活性的物質來抑制其它雜草的產生,譬如說昆蟲之間都有它的天敵。我們說的"誘導活性"它本身沒有什么活性,但是灑到植物上之后能夠使得植物的免疫系統能夠調動起來,產生一些抗體的性能,在學術上講是非常有意義的。 記者:李院士,您認為生物免疫農藥在整個農業生產上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李院士:德國研制出一個BTH就是這個類型,能夠調動起植物本身的免疫機制的運行,但是這個里邊情況比較復雜,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是比較復雜的,現在中國在這方面的科技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因為每一種植物體內的代謝體系、免疫體系都不一樣,所以一種藥劑不太可能用在所有的植物上,理論上是有的但是聯系到實際還有有一定的過程,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方向,我們應該參與到這里邊來。 記者:李院士,我們知道農業的發展是靠技術來推進的,您是南開大學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創始人,在您的帶領下研究中心在農藥的創新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研究中心的情況嗎? 李院士:我們要開發出一些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新的農藥,其二是要怎么將這些技術轉化到生產中去,第三我們要給兄弟單位、企業做好技術服務,我們這個中心已經建設到現在有10年的時間了,在這些方面我們還是完成了一些任務。 記者:我們知道有一本書叫《寂靜的春天》,這本書出版之后很多人對于化學農藥的作用可以說是談化色變,您覺得化學農藥的整個趨勢是怎樣?您認為化學農藥在歷史上到現在乃至將來它具有什么樣的重要作用? 李院士:農藥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技術創造。在沒有發現農藥之前,對于自然的災害,植物上的病蟲草害可以說是束手無策,比如蝗災可以造成全國的饑荒,在沒有農藥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治理的。比如1845年到1849年愛爾蘭地區有三百多萬人口,由于他的主食是土豆,一種疫病的蔓延使土豆不能食用導致一百多萬人口被餓死,還有一百五十多萬人逃荒到美國,還有一些留下來的勉強幸免生存了下來。所以人類在沒有發明農藥之前對自然界出現的這些病蟲災害都是束手無策的。二戰期間,盟軍在亞洲同非洲作戰時,由于那邊瘧疾的蔓延,完全是靠六六六、DDT來控制,拯救了上百萬士兵的生命。所以化學農藥在歷史上的功績我們要給于科學的、客觀的的評價。現在隨著科學水平的提高隨著認識的深化,我們認識到有些農藥停留在環境中的時間太長了,所以美國作家在《寂靜的春天里》這本書提出了農業生產要注意對環境的影響。隨著對環境意識的提高,很多國家先后對含氯的殺蟲劑開始禁用,不是說它的殺蟲效果不好,而是它在環境中存在的時間過長,影響了一些鳥類、野生動物的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