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我省代表呼吁:黑龍江是糧食生產大省,農資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和糧食產量。當前正值備春耕時節,種子、農藥、化肥、柴油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勢加劇,為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帶來嚴重挑戰。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大政策扶持,強化農資市場監管,穩定農資價格,保證農資供應,搞好今年的春耕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農資和糧食價格漲幅不同步
雙鴨山市委書記滕喜魁代表說,盡管國家出臺了扶持糧食生產和抑制農資價格的各項政策,但由于煤、電、油等的能源性漲價以及運費、人工成本等增加,造成農業生產成本過高,農業生產效益低下。
幾年來,由于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和糧食價格漲幅不同步,生資上漲幅度過大,且持續上漲,糧價上漲緩慢又不穩定,大豆出現階段性暴漲暴跌,玉米價格上漲幅度小,水稻生產效益低,導致農民在糧食生產上基本處于微利或者保本經營。
今春以來,農資價格漲勢不減。滕喜魁代表列舉一系列數字——美國二銨預售價格為5000元/噸,比2007年上漲71.2%;大慶尿素預售價格為1950元/噸,比2007年上漲5.4%;氯化鉀預售價格3200元/噸,比2007年上漲了55.3%。
綏化市人大(da)(da)常委會(hui)(hui)主任王洪烈向記(ji)者引例說,去(qu)年(nian)綏化種植(zhi)一(yi)畝(mu)(mu)玉(yu)米剔(ti)除(chu)成本,可得收(shou)益(yi)(yi)293元(yuan)(yuan)。2008年(nian),種植(zhi)一(yi)畝(mu)(mu)在產(chan)量(liang)和價(jia)格不(bu)(bu)(bu)變(bian)的情況下,畝(mu)(mu)收(shou)益(yi)(yi)下降(jiang)到222元(yuan)(yuan)。水(shui)稻、大(da)(da)豆的情況也(ye)大(da)(da)致如此。國(guo)(guo)家對(dui)農(nong)(nong)民實行(xing)的種補貼畝(mu)(mu)均(jun)31.6元(yuan)(yuan),僅為增加支出的60%。也(ye)就是說,不(bu)(bu)(bu)但農(nong)(nong)資價(jia)格持(chi)續上漲(zhang),不(bu)(bu)(bu)但會(hui)(hui)吃(chi)掉國(guo)(guo)家對(dui)農(nong)(nong)民的優惠(hui)政策,農(nong)(nong)民原有的種田收(shou)益(yi)(yi)也(ye)被(bei)啃(ken)去(qu)了很(hen)大(da)(da)一(yi)塊。
春耕準備不足 農民增收難
滕喜魁代表引用一組數字說,按2007年的農資價格、糧食市場價格及作物常年產量計算:水稻生產成本為573.6元/畝,純收入165元/畝。按當前農資價格計算:水稻生產成本695元/畝,按畝產1000斤計算,純收入44.6元/畝,如果水稻銷售價格低于0.70元/斤,農民就會虧損。可以得出這樣的判斷: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產生負面影響,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較小,一些糧食品種價格還出現下降,農用物資價格卻大幅上漲,糧食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收益,遠低于農資漲價支出的增加。國家出臺的扶持糧食生產的補貼政策和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的生產資料綜合補貼政策,全部被生資價格上漲“吞噬”還不足。
此外,由于農資價格的上漲,農資經營部門擔心政府會出臺平抑農資市場價格的有關政策,導致價格回落,經營虧損,因而采取隨銷隨進的策略,儲備春耕農資的積極性不高。化肥儲備只有常年的三分之一左右。種子由于受種植結構制約,各類種子儲備不均,有的品種儲備與需求存在差異。農民因農用物資大幅漲價而降低投入標準,最終造成土地板結、毒素高殘留和產量減少,導致農業綜合生產效益降低。這一狀況如持續下去,勢必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最終導致棄耕棄種,必將對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安全帶來嚴重危機。同時,也給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帶來了巨大壓力。
政策補貼 價格干預 農資儲備
“農資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國家優惠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影響了農民收益。”滕喜魁等代表建議,國家應加大政策補貼力度,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對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綜合補貼力度,尤其是加大綜合補貼額度,玉米按照現行市場價格,綜合補貼應提高到22元以上,才能保證農民不賠;大豆要在現行良種補貼和糧食直補基礎上,增加補貼額度,提高單位面積補貼金額,擴大補貼面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護大豆產業健康發展,尤其保護好非轉基因大豆產地。
采取價格干預措施,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為確保農資市場價格穩定,建議有關部門出臺農資價格干預規定,規定農資批發、零售價格的進銷差率,規定在一個地區內銷售不得二次加價,嚴格整治個別經銷商投機提價行為,必要時出臺最高限價加以調控,真正讓利給農民。要加大農資打假力度,防止和減少假冒偽劣農資害農坑農現象發生。
建(jian)立農(nong)資(zi)儲(chu)備制(zhi)度(du)(du),確(que)保農(nong)資(zi)供應。從以(yi)往農(nong)資(zi)價(jia)格走(zou)勢(shi)看(kan),基本是春耕(geng)春播(bo)時節(jie)上漲幅(fu)度(du)(du)最大,建(jian)議農(nong)資(zi)經營企業發揮作用,建(jian)立淡季農(nong)資(zi)儲(chu)備制(zhi)度(du)(du),為春耕(geng)生產(chan)早作準備。一方面可(ke)以(yi)實現淡儲(chu)旺供,調劑余(yu)缺,穩定價(jia)格;另(ling)一方面,可(ke)有效(xiao)控(kong)制(zhi),引(yin)導化肥等農(nong)資(zi)市場供求和價(jia)格走(zou)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