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XHTV北京、蘭州、石家莊專電記者:(新華社兩會音視頻報道組、郭剛、王志恒、程雙慶、李俊義;編輯:別培輝):農資價漲,農民心慌(同期:就是咱們這個塑料布唄,原來4塊錢1斤,現在漲到8塊);如何應對,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同期:國家的宏觀調控上適當在糧食和農產品上提一點價,這樣通過價格的改革使這些增長的一些收入能夠反饋給農民)。敬請關注《新華縱橫》兩會特別報道--《代表委員關注農資漲價》
【新華社記者李杰】近年來,國家為了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加大了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措施,增加農民收入。然而,隨著化肥、農膜等農資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又抵消了種糧直補、減免農業稅等國家優惠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如何不讓惠農政策打折扣,成為今年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每年三四月份是農民們春耕備播的時節。《新華縱橫》記者深入甘肅、河北兩地的糧食產區,就農資價格上漲給農民增收帶來的影響展開了調查。
甘肅·永靖
記者來到了甘肅省永靖縣黃河三峽庫區,正巧碰到永靖縣三條峴村村民楊學萬在購買化肥。楊學萬告訴記者,他們家種了7畝多水澆地,1年要施30多袋化肥。由于今年化肥價格上漲過大,他僅購買化肥就要比往年多支出400多元錢。
甘肅省永靖縣三條峴鄉三條峴村村民楊學萬:這一次(買了)15袋子磷肥,10袋子碳銨,12袋子尿素,1袋子二銨。
記者:那么像去年你買化肥能花多少錢?
答:去年我花了一千六七百元。
記者:那么今年呢?
答:今年我一共算下來可能要2000元過一些。
據了解,今年春耕磷酸二銨漲幅最大,幾乎是漲了50%還多。楊學萬告訴記者,國家對糧農進行了糧食補貼,免除了農業稅,再加上糧食收購價格比較高,才得到了比較好的收入,要是農資價格還這么漲下去,種糧也就沒什么賺頭了,這地就種不起了。
甘肅省永靖縣三條峴鄉供銷社主任金發棟:漲的主要是美國二銨,就是幅度太大了。
代表委員關注農資漲價
記者:去年二銨是?
答:146元(一袋子),現在是225元(一袋子)。
為了節省開支,楊學萬今年只購買了一袋磷酸二銨,他告訴記者打算少種一些地、多上一些農家肥,以補充化肥不足帶來的減產問題。
記者在甘肅省走訪時了解到,由于化肥價格居高不下,已經影響到農民購買化肥的積極性。化肥經銷商告訴記者,今年春耕時節,化肥的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一半。
甘肅省永靖縣三條峴鄉供銷社主任金發棟:像我們去年銷了六十多噸,今年就銷個三十五六噸,漲價還是影響了。
河北·保定
同樣,記者在河北省的石家莊、保定、邯鄲等糧副
食產區采訪時發現,農資價格普遍高于往年。
保定市清苑縣北店鄉牛莊村是當地的種菜村。村民們告訴記者,今年農資價格漲得實在太高了。2006年1斤地膜4元,2007年是6元,前幾天去買,已經漲到了8元。漲價最高的是種籽,去年1袋10克的白菜籽20元,今年漲到了40元;去年1斤甜瓜籽才2.5元,今年漲到了50元甚至70元。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牛莊村村民王永強:漲得太多現在這菜籽。去年也就是2.5塊到3塊(一袋),現在這會兒有50元的和70元的,我買得早那時候還是50元。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牛莊村村民王全到:就是咱們這個塑料布唄,原來4塊錢1斤,現在漲到8塊,這一條就好幾十塊,漲一倍。
農資價格的上漲讓農民得到的實惠無形中被"縮水"。面對農資價格上漲,各地政府都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
甘肅省政府對化肥價格實行出廠最高限價政策。劉家峽化工集團公司是甘肅省省屬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年產化肥40萬噸。公司副總經理馬庭榮告訴記者,作為一家老字號國有企業,公司嚴格執行國家限價政策,內部挖潛增效,以最低價格供應農村市場。
甘肅省劉家峽化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馬庭榮:今年這個化肥的價格基本上在一個高位運行,我們劉化嚴格的執行國家的限價(政策),我們最高的限價、出廠價格是1725元(每噸)。
馬庭榮告訴記者,由于原材料、電力價格等上漲過快,現在他們公司基本上是勉強維持。
同樣現象在河北省也存在著。河北省元氏縣元隆化工有限公司以生產尿素為主,年生產能力8萬噸。公司副經理楊慶彬告訴記者,尿素原料主要以低硫煤為主,去年一噸低硫煤價格為500元,今年最低也在700元以上,最高達900元,而且貨源還很緊張,常常面臨原料不足的問題。以前廠里不敢使用質量差一點的煤,但現在卻不得不用,導致的后果就是生產出的尿素質量越來越差。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這有很多的農資產品它的材料、資源,也來自于現在市場上漲的一些成本,比如石油也在上漲,能源在上漲,國際上的油價也在上漲,這些方方面面造成了一些它的成本也在提高。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廳廳長張廣智:農資價格上漲這兩年一直都是在高位運行,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當然是有一定影響,它主要是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成本,相對來說,抵消了一部分農民的農業生產效益,所以對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有一定的影響。
面對農資價格持續上漲,農民負擔加重。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紛紛建議國家要加大對農資價格的調控力度,以保證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繆壽良:這個波動一下我感覺到也不奇怪,主要是想辦法穩固它。不要像豬肉,低價的時候就殺母豬,豬肉高價的時候就養母豬,這樣不好,要有一個緩沖,這個農副產品要有倉儲,國家拿一部分錢出來,低價的時候收起來,能夠藏起來的藏起來,來穩住大家的市場調節,我感覺到這個是小問題,應該可以控制的。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廳廳長張廣智:這主要是由發改委,發改部門,他們通過價格調節,使這個農資的價格不能過于上漲。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國家管理的一些企業,盡量地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樣呢,讓利于民。那么,國家的宏觀調控上適當在糧食和農產品上提一點價,這樣通過價格的改革使這些增長的一些收入能夠反饋給農民,使農民生活得到改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農資價格上漲因素,生產成本增加,農民們希望政府能夠給他們一些農資補貼,以減輕他們的種地負擔。
甘肅省永靖縣三條峴鄉三條峴村村民楊學萬:我們就希望化肥上國家給我們也補貼一些,這也是個小小的要求。
甘肅省永靖縣村民楊國亮:今年化肥漲得,我們農民負擔也重,比如說種籽、化肥,我們希望上級給我們補助一些。
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二要強化和完善農業支持政策。增加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擴大良種補貼規模和范圍。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種類,提高補貼標準。
【新華社記者李杰】農業穩,則天下定。農資又是農業生產的基本保障,其價格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農民種糧的生產成本和增收空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安排用于"三農"的資金為5625億元,比去年增加1307億元。我們相信隨著"三農"農資補貼力度的加大以及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農資漲價的問題將會得到徹底解決。好!感謝收看本期《新華縱橫》,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