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關于化肥價格的集結號,吹得又急促又嘹亮,一聲緊似一聲。
元月9日,國務院部署保持物價穩定工作,要求成品油、電力、天然氣等價格近期不得上漲,有助于穩定化肥企業生產成本。
元月14日,國務院召開全國保障市場供給、加強價格監管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尿素、磷肥等化肥價格要保持穩定。
元月15日,發改委緊急發布《關于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實施辦法》。
元月18日,發改委又發《關于深入開展化肥價格專項檢查、切實穩定化肥價格的通知》,在文件的顯著位置突出了“特急”一詞。
元月22日,發改委再發通知,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加強化肥價格監管。同日聯合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在京召開“嚴格執行化肥價格政策提醒會”。
元月28日,全國化肥價格專項檢查全面啟動。……
面對農資漲價風潮,國家調控“組合拳”重點揮向了化肥企業。
3月8日,記者在復合肥產業基地臨沭走訪時,業內人士直言:面對國家監管政策和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2008年,化肥行業整合必將加劇。
臨沭一家中等規模的化肥廠營銷總監對記者直言:“化肥一漲價,農民和經銷商就把矛頭對準了企業。殊不知企業所遇到的壓力和挑戰也很大,產能過剩、原料漲價、出口限制,此三者成為今年橫在化肥生產企業前面的三道坎。作為一個不大不小的企業,我們都很擔心今年能不能挺過去,為此,企業及時調整了產品結構,生產含量稍低又能滿足作物需要的肥料,成本降下來了,銷售價格也下來了,市場反響現在看來還不錯。”他又坦言,近幾年來,盡管中國大型化肥集團的產能擴張迅速,生產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化肥企業的平均規模仍然較小。在今年的大考驗面前,很多小化肥廠的日子可謂是舉步維艱,有的甚至要關門歇業。
企業普遍認為,隨著國際農資生產資料原料價格的上漲,農資生產成本的提高,農資價格適當上漲是必然趨勢。但現在漲的有點過快。記者在詢問化肥出廠價格問題時,很多企業都表現的相當敏感,雖然很多化肥企業都說,即使虧損,也要不惜一切代價確保春耕用肥的供應,但這仍難以掩蓋言語之中的無奈。一位企業老總告訴記者:“化肥價格是把‘雙刃劍’,適當控制化肥價格維護農民利益是正確的,但也要考慮生產企業的苦衷,否則會反過來影響農業生產。”他建議,緩解漲價壓力還需多方引導,政府宏觀調控要兼顧各方利益。
價格:漲、漲、漲,肥企:難、難、難。業內人士認為,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今年化肥行業重新洗牌在所難免,“這也是淘汰落后產能的良好契機,經受住‘陣痛’的國內化肥行業也將會更有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