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市的春耕生產已經進入關鍵時節,農資商品即將進入購銷高峰期。記者近日了解到,目前主要農資產品中的化肥缺貨嚴重,在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同時,市場供應也出現了比較大的缺口,正在給春耕生產造成影響。
價格猛漲:
一畝水稻增加成本40元
據物價部門調查和監測,受國際市場化肥價格上漲和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從去年11月底開始,全國的化肥價格開始出現普遍上漲,漲幅創下2003年以來的新高。
據監測,目前綿陽市場上,尿素的市場平均零售價已經達到每噸2016元,同比上漲11.3%;炭銨每噸609元,同比上漲15.8%;普通過磷酸鈣每噸644元,同比上漲46.4%;含量25%的普通復混肥每噸1473元,同比上漲36.4%;含量40%的復混肥每噸2833元,同比上漲49%;氯化鉀(俄羅斯)每噸3400元,同比上漲幅度達56.7%。
農業部門按一畝水稻需尿素10公斤、高含量復合肥40公斤計算,現在的化肥價格將使綿陽農民每畝水稻的農業成本增加40多元;按一畝玉米需尿素30公斤、炭銨20公斤、磷肥20公斤計算,現在的化肥價格,將使每畝玉米的農業成本增加12元多。
據預計,隨著春耕用肥高峰期到來,化肥還面臨更大的漲價壓力,農業成本也會水漲船高。
貨源“縮水”:
全市化肥缺口6萬噸
據了解,在價格猛漲的同時,化肥的有效供給也出現了問題。
由于農資價格高位運行已近半年時間,加上未來市場走向難以把握以及經營資金短缺等問題,我市大部分縣未建立農資儲備制度,市級儲備規模太小,全市零售環節的化肥庫存非常薄弱。
今年年初,全市大部分農資經營企業根據當地市場需求,與各化肥生產企業簽訂落實了貨源計劃,按計劃基本能夠滿足春耕生產化肥的正常供應。但由于對化肥實行的政策限價與化肥市場價格懸殊太大,部分化肥生產廠家出于自身利益,在銷售上采取了一些控制性措施,導致化肥貨源難以落實。現在全市的化肥缺口達到6萬多噸。
多管齊下:
為春耕生產護航
據悉,目前農資市場價格和化肥供應情況已經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職能部門將采取多種措施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記者從市委農辦了解到,下一步,除鼓勵本地化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指導協調市場供應外,市委、市政府還將派出農資專項檢查組,全面檢查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質量,防止和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嚴厲打擊坑農損農行為;全面檢查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價格,防止隨意亂漲價;全面檢查農業生產資料供應數量,嚴肅查處短斤缺兩等不法行為,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人為制造恐慌等違法行為,確保化肥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同時,農業部門還將加強新技術推廣,鼓勵農民使用農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