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縣南崗鄉農技服務中心主任朱鳳芹四五年前就開始銷售生物農藥,但直到今天,他店里生物農藥的銷售量仍徘徊在所有農藥銷量的25%-30%。朱鳳芹說:“農民長期使用化學農藥,對新出現的生物農藥的藥性、殺蟲機理、使用方法等了解很少,我們一般是邊賣邊介紹,有時口都講干了,農民還是不理解。”
翔云農資連鎖是灌云縣陡溝鄉最大的農資銷售店,經理李錫田告訴記者,生物農藥難賣也有其自身的藥效原因。“化學農藥噴灑后即能藥到蟲死,生物農藥一般三四天后才能顯現出藥效。莊稼得了蟲病,農民心里很焦急,希望立竿見影,在這種心理下,他們對生物農藥見效慢就很不滿意。加上生物農藥比化學農藥價格要貴30%左右,我們也就不好多向農民推薦了。”
陡溝鄉董王村蔬菜種植大戶王化告訴記者,生物農藥還有一個缺陷,就是一種藥只能治一種害蟲,不能混合使用,如果田里有幾種害蟲,那就得把幾種藥分別噴灑幾遍。而化學農藥可以隨意配置混合,噴灑一遍就完成了。
許章躍是陡溝鄉許相村的蔬菜種植大戶,他今年種了7個大棚的蔬菜,所有蔬菜均供應到灌云縣城。因為縣城對農藥殘留檢查嚴格,他平時也特別注意對農藥使用的控制。許章躍坦言,自己現在用的農藥大部分是低濃度的化學農藥,雖然毒性比劇毒有機磷農藥等要小得多,能通過檢測關,但其農藥殘留較之生物農藥畢竟有差距。“可是現在綠色農產品優質并不一定優價,用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生產的農產品,在市場上并沒有明顯的價格差,只要農藥殘留檢測能過關,還是用低濃度化學農藥合算。”
針對生物農藥在推廣和使用過程中遇到的“瓶頸”,灌云縣植保站站長陳洪新表示,目前市場上生物農藥品種還太少,現有產品也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但隨著國家綠色農業生產政策的逐步推進,農產品環保要求趨緊,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將是大勢所趨。因此,基層農業技術指導部門應不斷對農民進行宣傳和引導,幫助他們掌握生物農藥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生物農藥的研發投入,滿足農民優質、高效、價廉的應用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