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嚴重同質化使'價格大戰'幾乎蔓延到了各行各業。企業一方面深惡痛絕'價格戰',另一方面又自覺不自覺地發起或加入到'價格戰'當中。農藥行業當然也難以幸免。那么,農藥企業如何擺脫這種困境呢?這無疑要從產品和消費者角度尋找突圍之策。下面,筆者將從農藥產品消費者即農民朋友的角度談談農藥品牌的建設。
在實際工作中,農藥生產廠家及業務人員與銷售渠道的情感溝通基本上僅限于與各級經銷商的溝通,而把農藥銷售鏈中最重要的終端消費者——農民給忘記了。或許有的企業會說:'我們經常舉辦面向農民朋友的促銷活動',但無可否認,那些所謂的'面向農民朋友的促銷活動'只是為提升銷量而采取的一種銷售促進行為,其出發點并不是與農民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在農民心中,哪個廠家搞促銷活動都一樣,他們也不會因此偏向任何一家企業,因為,誰和他們都沒有深層次的感情投入。其實,'感情投入'正是農藥企業避開'價格戰'、打造企業和產品品牌的一個良好切入點。
相比較而言,農民朋友的文化層次和社會地位不高,也正因如此,在溫飽問題解決后,他們心中最大的需求或者期望就是獲得社會的尊重。誰能做好這一工作,誰就能真正贏得農民朋友的心。作為農藥企業,誰滿足了農民消費者這一需求,誰就能贏得市場,因為其滿足了消費者最迫切的需求,'得民心者得天下'。對企業來說,這樣的情感營銷,其效果遠勝于故步自封的促銷活動和自殺式的價格大戰。
那么,如何滿足農民消費者這個需求呢?
筆者認為,巧聘駐地代表、構建廠商和諧關系、設置銷售協理員職位是很重要的一環。銷售協理員的工作重點是聯系各級經銷商,協調廠商關系。筆者還建議聘請民意代表,反饋農民朋友對廠家及產品的意見,以便廠家制定營銷策略。具體來說,就是廠家依據村鎮的大小,公開聘請數名產品及服務監督員(至少保證每個自然村都有代表),這些代表對內代表民意,是產品服務的監督員和客戶利益的堅定維護者;對外是廠家關心客戶的標志,是企業與當地父老鄉親溝通感情的大使。
此項措施的核心工作在于公開聘請的方式,以代表廠家的誠意。企業要盡可能地與每個農民朋友進行溝通,而不要將工作重心放在聘請結果上,因為聘請的過程才是企業對客戶表示尊重的行為,讓他們感覺到企業的認真與尊重是情感營銷策略的核心價值所在。
此外,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一批'民意代表',替換時間的長短可視各地氣候等實際情況而定,但至少每年需換一次,以便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樣,對企業來說,此項工作就會成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內容被固定下來,而不是心血來潮的沖動之舉。長此以往,企業與農民朋友間的感情就會體現到企業的銷售業績與品牌建設中來。
歸根結底,農藥企業要想突破低價競爭,建立良性的發展模式,塑造自己的品牌、牢牢把握產品品質、不間斷培育客情關系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