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草甘膦產品的價格大幅度下滑,年底以前國內還會有新擴建的生產線投入使用。更令業內擔憂的是:孟山都宣布投資1.96億美元擴大其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草甘膦工廠20%產能,計劃于2010年上半年投產,其未來產能達到24萬噸/年。對于目前的形勢,業內人士認為,環境標準和產品標準將成為草甘膦行業調整的兩個關鍵點。
草甘膦生產廢棄物的排放標準應該說是很高的,但各地執行標準不一且違規成本低,這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價格的大起大落。據了解,隨著環保標準的提高,環保將成為進入草甘膦行業的最主要的壁壘,如果將環保成本納入價格,一些中小企業的報價會高很多。目前正是由于各地環保執行標準不一,并且違規成本低,一些中小企業才會低價套現,擾亂價格。
另據了解,目前國內幾家草甘膦龍頭企業也在討論草甘膦農藥標準的制定。一旦標準出臺,10%濃度的草甘膦原液很可能無法直接出售。這將大大提高草甘膦企業的生產成本,壓縮小型企業的盈利空間。龍頭企業可借此機會,擠占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實現行業整合。
再加上全球農藥產業正處于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規模大、技術水平高、資金實力雄厚的農藥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最先受益的必然是國內龍頭農藥企業。因為國外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往往選擇具有一定技術能力和資金實力、能夠形成長期合作關系的企業。在合作中,國內參與合作企業一方面打開了海外市場,另一方又可以借助外方的技術實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拉大與國內其他企業之間的差距。
從趨勢上看,農藥產業的轉移不僅是原藥生產的轉移,制劑生產也有望將逐漸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而先期與國外合作的農藥龍頭企業更有望獲得藥劑生產專利的轉讓權。 再次,國家對農藥研發力度不斷加大,而各項農藥標準也將陸續出臺,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逐步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