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記者從青島農業大學了解到,我國著名的仿生農藥專家、該校教授孟昭禮以銀杏化學成分為先導化合物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仿生農藥銀果、仿生安已實現技術轉讓,應用于農業生產;另一成果銀泰的技術轉讓正在洽談中,仿生農藥的應用品種和范圍正在擴大。
據教授孟昭禮介紹,仿生農藥先導化合物來源于生物,然后仿生合成,既具有生物農藥的低毒性,又具有化學農藥的高效性。其毒性一般很低,有的甚至比食鹽還低,但對病害的防殺效果卻能達到85%左右。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劉家莊是當地有名的草莓生產基地,噴上仿生農藥后,第二天就可以采摘上市,且仿生農藥對棚內授粉蜜蜂無明顯影響。
據了解,銀杏的根、莖、葉、果實中均含有農用殺菌抑菌物質。受螞蟻不上銀杏樹這一自然現象的啟示,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孟昭禮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從銀杏果實中分離提純出活性較高的白果酚。他以白果酚為先導化合物,經過結構模擬、化學分析、改進工藝,陸續合成出了銀果、銀泰、仿生安三種仿生農藥,并完成了急性和亞慢性毒性試驗、環境安全評價、殘留及殺菌機理試驗和生物活性測定及田間藥效試驗。研究表明,這三種農藥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和對有益生物毒性低等特點,與環境相容性好,適用于大田作物、蔬菜、果樹等作物的重要病原菌殺菌抑菌,適合于綠色食品的生產與開發,應用前景廣闊。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備受國內外關注,農藥殘留超標不僅嚴重影響人體健康,也影響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尋找和開發出工藝流程簡單、原料易得、低污染和低成本且化學性質穩定的綠色農藥,是保證我國食品安全和農產品競爭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