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農藥工業是在仿制國外品種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常用的農藥品種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制品種幾乎為零,高毒農藥的比例在 30%左右,農藥工業面臨著知識產權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為改變這種狀況,國家將新農藥創制列為科技攻關計劃重大項目。殺菌劑氟嗎啉則是受益于該計劃的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藥新品種,實現了農藥創制“零”的突破。
我國農藥產品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 1993年,我國新《專利法》和《農業化學物質產品行政保護條例》的頒布,在法律上結束了仿制歷史。“九五”期間,國家重點支持成立了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重點依托沈陽化工研究院及南開大學)和國家南方農藥創制中心(重點依托上海農藥研究所、江蘇農藥研究所、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等),專門進行農藥的開發和研究工作,使我國的農藥創制工作步入正式軌道。
當初,國家科技攻關專題新農藥創制立項時,國內防治卵菌綱病害的農藥品種僅有甲霜靈,國外除甲霜靈外還有新開發的惡霜靈、霜霉威、霜脲氰、烯酰嗎啉等,但由于連年使用,這些防治卵菌綱病害的農藥品種抗性發生已相當嚴重。因此,沈陽化工研究院開發有效防治卵菌綱病害的新藥被列為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
以前,國內外文獻中從未具體公開氟嗎啉的化學結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該化合物。沈陽化工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通過大量的篩選試驗和方法研究,發現氟嗎啉是一種優良的農用殺菌劑。然后經過7年國內外室內生物測定試驗、大量的田間試驗、各種毒性試驗以及農戶應用信息反饋表明,氟嗎啉具有活性高、毒性低,治療及保護活性兼備,抗性風險低,對作物和人類及環境安全,持效期長,用藥次數少,農用成本低,增產效果顯著等特點。因為性能優越,1999年11月,年產氟嗎啉原藥20噸的生產裝置迅速投產,其生產工藝合理,技術成熟,“三廢”處理方法可行,符合國家排放標準。
氟嗎啉是沈陽化工研究院創制的兼具治療和保護活性的新型防治卵菌綱病害用殺菌劑,是中國第一個真正實現工業化生產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藥新品種,同時也是第一個獲得中國發明專利的農用殺菌劑,以及第一個獲得美國發明專利的新農藥品種。氟嗎啉總體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從開發到工業化生產,大致經歷了10年左右的時間。氟嗎啉的開發研制被列為國家“八五”、“九五”和“十五”重點攻關項目,并于2001年獲第七屆中國發明專利獎金獎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律先介紹說,中國目前已經有28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藥,而且大部分已經實現工業化或試生產。現在低毒農藥占96%的比例。這標志著我國農藥科研已從仿制邁入創新、仿制結合的軌道,正在形成產學研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藥創制體系。
現在我國新農藥創制體系不斷完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引導農藥工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格局正在形成,技術創新活動由國家行為轉向企業行為的基礎正在確定,我國正成為世界上少數具有新農藥創制能力的國家之一。我國農藥工業已形成了包括原藥生產、制劑加工、科研開發和原料中間體配套在內的農藥工業體系,成為我國化學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