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們一致建議,設置“新建合成氨裝置準入條件”、“現有合成氨裝置退出辦法”。指導思想是:嚴格控制新進的,積極保護現有的,政策鼓勵退出的;有了合成氨的準入條件,不需要再有氮肥的準入條件,因為氮肥都來自于合成氨。氮肥產業的的優化升級免不了要淘汰落后產能,如何完善退出機制關系到一個地區的社會問題和長治久安。
同時,代表們認為,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應該是市場主導,而不是政府主導。
政府主要是把好新增產能入口關和退出產能安置關,不贊成由國家政府部門分期分批公布現有企業是否符合準入條件,因為這會加重企業負擔。
做好產能置換和總量控制,學習電力、環保領域的經驗,新建項目買淘汰關掉的指標才能建設,保持產能總量不增加。
準入條件越簡潔越好,要可操作,主要集中到能耗、環保、質量指標達標,技術應多樣化,不應限制。
搬遷與新建項目不能完全用同樣的規模,只要能耗、環保、質量指標達標,不能規定搬遷必須達到30萬噸,從而阻止擴大產能,同時避免資產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