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當CCIN記者再次就磷化工產業鏈問題采訪全國化工節能中心秘書長王武時,他明確表示,磷化工行業應該轉變“重肥輕化”的觀念,在滿足國內化肥需求的前提下重點扶持精細磷化工等非肥產業發展,促使磷化工行業向精細化、專用化和高端化方向發展。據CCIN記者了解,此觀點已成為磷化工行業普遍共識。
據了解,由于肥料生產門檻較低、國家一向以優惠政策給予扶持等原因,我國磷化工行業長期存在“重肥輕化”傾向。磷肥行業不僅長期享受著國家特殊電價、支農補貼等優惠政策,磷礦資源主要供磷肥生產使用,而且行業技術攻關也主要圍繞磷肥、磷復肥生產展開,如目前磷化工行業中炙手可熱的磷石膏處理技術、料漿濃縮法磷銨工藝等等。企業技術攻關的核心也集中在如何在磷肥生產中節能減耗、降低成本。目前我國磷肥生產技術已經領先于世界水平。
但在“重肥輕化”的大環境下,我國精細磷化工發展卻相對滯后。CCIN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精細磷化工產值在企業總產值中占半數以上的中大型磷化工企業也僅有湖北興發化工集團、江蘇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翁福集團等少數幾家,其他仍然是磷肥占主導。國內磷化工航母云天化集團的磷肥產值要占總產值的90%左右。據統計,截至2008年,我國磷肥產能已經達到2000萬噸,產量也在1400萬噸左右;而我國精細磷化工產品品種上百個,產能僅1200萬噸,產量約800萬噸。我國磷肥產品不但實現了自給,而且嚴重過剩,只好蜂擁出口;而大量中高端精細磷化工產品卻需要高價進口。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重肥輕化”的行業定位使磷化工行業的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都受到很大壓力。隨著我國磷礦資源因粗放生產而日益減少,磷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據王武介紹,日本現在已經不再生產磷肥,所需磷肥都是從中國進口。同時,日本還從中國進口可進行深加工的磷產品,然后生產高端精細磷化工產品。磷化工行業最頂尖的產品半導體用磷酸的核心生產技術就被日本公司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