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磷酸生產工藝有望發生重大變革。記者6月8日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了解到,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爐法磷酸新工藝已在北京通過該聯合會組織的專家評審,50立方米工業化實驗項目的各項籌備工作已全面展開。這一新工藝可直接使用中、低品位磷礦,一旦實現工業化應用,將大大緩解國內優質磷、硫資源緊張的狀況。
高爐法磷酸新工藝由貴州科學院和貴州眾一聯創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歷經十多年開發成功。該工藝以中低品位磷礦和煤焦為原料,同時實現了磷和稀土的分離。現已建成的5立方米中試生產線分別直接使用貴州織金磷礦石(P2O517.05%、MgO9.6%)和甕安磷礦石(P2O523.01%、MgO7.01%),經過28天、78天兩次連續運行,磷回收率達75%以上。
傳統的濕法磷酸技術必須使用優質的硫、磷資源,同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磷石膏廢渣一直是世界化肥工業有待解決的重大難題。高爐法磷酸則是以煤、磷資源來代替濕法磷酸所必需的優質硫、磷資源。由于不用硫黃,可從根本上杜絕大量磷石膏污染源的產生,并解決了缺少硫黃資源對我國化肥工業長遠發展的制約瓶頸。此外,由于可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礦,該工藝還為我國占90%以上的巨量中低品位磷礦開辟了一條直接開發利用的新途徑。據介紹,新工藝流程短,基建投資比同等規模的傳統濕法磷酸工藝可節省約40%,而且對設備的腐蝕大為減輕,產品質量更高。
據介紹,貴州省科學院和貴州眾一聯創科技公司今后將進一步優化工藝技術,在環保、合成氨、稀土與資源綜合利用等一系列煤、磷資源循環一體化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并計劃建設國家級高爐煤、磷資源循環經濟系列項目研發基地以及國家級50立方米高爐煤、磷資源循環經濟工業示范工程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