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新疆阿克蘇地區合作雙贏,共創輝煌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浙江博龍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與新疆阿克蘇地區簽訂年產500萬噸液態地膜建設項目,成為該省七個援疆項目之一。隨后,該公司負責人已隨相關政府考察團落實該項目落地工作。
浙江博龍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中意技術合作的科技型企業。去年3月,該公司從意大利引進多功能全降解液態地膜技術。但在實現技術本土化過程中遇到了難題,其主要原材料在國內十分稀缺且價格昂貴。去年8月,該公司與山東科技大學取得合作,在原有技術上進行改良,成功研發出以富含腐植酸的風化煤為原材料的禾美特多功能全降解液態地膜。研發成功后,該公司在全國20省80個地區建立了4000余個示范點,尤其是與新疆某兵團的合作讓該液態地膜在新疆得以推廣。
在博龍公司的試驗田里,記者發現同一品種的豇豆,卻“一高一低”涇渭分明地排列在同一塊地里。其中“玄妙”在于種植“高”豇豆的地塊之前使用過液態地膜。據工作人員介紹,液態地膜為黑色粉墨,用清水充分溶解后,噴灑到土壤上在其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黑褐色多分子化學保護膜,將土壤表面“粘接”成一個封閉體,阻止土壤水分揮發,讓雨水、農藥、營養物質等充分滲入。經田間低溫氧化和微生物作用后,該物質將在三個月內降解為有機肥。
與傳統塑料相比,博龍生產的液態地膜既保留了吸熱增溫、保水、保苗的作用,還有較強的黏附能力,長期施用可起到增強自身肥力和固沙的作用。大量試驗數據顯示,該液態地膜可提高地溫1至4攝氏度,蒸發抑制率30%以上,土壤含水量提高20%以上。“液態地膜具備緩解旱情和固沙綠化等多種功效,契合了新疆農業環境和土壤特點。”該公司董事長木金林說:“產品推廣后,還可從源頭上解決塑料地膜‘白色污染’難題,推動生態農業發展。”
據悉,新疆(jiang)具有優質豐富風(feng)化煤的(de)(de)地(di)區(qu),此(ci)次(ci)援疆(jiang)項目落地(di)后(hou),將促(cu)進新疆(jiang)的(de)(de)棉(mian)花(hua)、玉米等低(di)碳生(sheng)態農業的(de)(de)發(fa)展,還可(ke)以(yi)起(qi)到(dao)(dao)固沙(sha)綠(lv)化的(de)(de)作用。該(gai)項目一期總投資(zi)1.5億元,建成后(hou)可(ke)年產100萬噸液(ye)態地(di)膜(mo)。此(ci)外,博龍公(gong)司與(yu)中國林科院新疆(jiang)分院合作,從和(he)田(tian)到(dao)(dao)阿拉爾450公(gong)里的(de)(de)公(gong)路綠(lv)化帶都將使用該(gai)液(ye)態地(di)膜(mo),項目完成后(hou)將成為全國沙(sha)漠綠(lv)化示范工(gong)程。(博龍:汪慧1508896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