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藥行業頻頻傳出并購消息。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在《農藥產業政策》的推動下,農藥行業在度過3個“小”年后并購提速,預示著2011年或將進入行業洗牌期。
盡管華星化工、諾普信、利爾化學、沙隆達A等農藥類上市公司紛紛發布預減公告,但這并不妨礙其高漲的并購熱情。2010年12月30日,利爾化學披露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擬以現金1.7億元認購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并預測交易完成后營業收入將實現超過100%的增長,凈利潤約增長28%;12月28日,諾普信披露擬以1.05億元受讓常隆化工持有的常隆農化35%股權;12月22日,華邦制藥公告進一步加碼農藥業務,擬攜手諾普信參與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增資完成后,兩家上市公司將并列禾益化工的二股東。
分析上述并購案例,可以發現三個鮮明的共同特點:雙方產品種類有非常強的互補性,能同時滿足上下游產業鏈需求;標的企業有一定的研發優勢;上市公司異地收購,跑馬圈地,搶占市場。
目前我國農藥產業的現狀是,4000多家農藥企業無序混戰,大多靠薄利多銷度日,鮮見市場份額占比超過5%的企業。因此,行業整合的空間巨大。
九鼎投資農藥部分析師說,“實際上,在金融危機的刺激下,農藥行業整合在2009年已經暗潮涌動。隨著一批農藥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未來10年原藥市場將會被二三十家規模至少在20億以上的大企業瓜分,制劑行業年銷售額過10億的企業將不再是僅有諾普信一家。”在2009年農藥市場行情處于最低點時,九鼎投資連連出手投資了6家農藥企業。其中,輝豐股份已于2010年11月成功上市,廣西田園亦已啟動IPO運作。
事實是,2010年農藥企業上市速度可謂跑步前進,目前已有長青股份、輝豐股份、藍豐生化先后獲準上市。“想借洗牌過程壯大實力的優質企業,必須加快上市步伐,以尋求充足的資金支持。”一西南上市農藥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 (趙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