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化肥關稅效應已然開始發力,盡管現在離淡季窗口期開啟還剩近兩個月,但今年的出口合同怎么簽,卻成了眾企業關注的焦點。對化肥出口企業和貿易商而言,2011年的出口大門顯得似乎更加“森嚴”,前景更為暗淡。
出口訂單難簽
記者在與眾多國內企業接觸后發現,至4月初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之間達成化肥出口的實質性交易的少之又少。貴州開磷集團營銷總公司國際業務部副部長程毓說,目前同外商的洽談主要是停留在意向性層面,數量和報價等具體事宜還無法落實。華農農資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總經理李菁也對記者證實了這種說法。她透露,包括云天化、開磷、甕福等大型肥企在內的諸多肥料商都未在展會上與外商達成最終合約。
對于出口肥企簽約遲疑的原因,李菁和程毓都不約而同提到了政策因素。李菁分析,雖然淡季出口在即,但由于國際、國內市場目前都不太穩定,相關關稅政策是否會有進一步微調,現在還不明朗,后市存在一定風險,這是造成出口商當下不敢報價的重要原因。程毓也說,近期硫磺已經漲至250美元(噸價,下同),磷礦石也在漲價,而年前制定的二銨出口基準價則大大壓縮了企業出口盈利空間。“基本上,現在國內企業出口動力都不足。”她對記者表示。
關稅效應漸顯
淡旺季和基準價是中國化肥出口關稅政策的兩大核心。根據2011年的關稅細則,尿素淡季出口基準價是2100元,二銨出口基準價是3400元,一銨出口基準價是2900元,低于基準價的化肥產品將可以享受7%的低關稅。而2010年這個數字則分別是2300元、4000元和3700元。對生產企業來講,一方面,今年的基準價降低了;另一方面,煤、硫磺、磷礦石、運費等的上漲卻又導致企業出口成本上升,在此一降一升之間,基準價的門檻作用便由此凸現出來。
湖北新洋豐肥業磷銨公司郭志山經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55%含量一銨生產成本大約在2750元左右,航運大約需60元,再加上集港、裝卸費用約合80元,共計 2890元,這已經逼近2900元的基準價,而這還沒有計入貿易商的利潤,因此出口利潤已經接近于零。“磷銨企業的出口困難暫時可能還沒有表現出來,但已經很快了。”他表示。
除了基準價門檻凸顯,今年的磷銨和尿素淡旺季出口期均統一集中壓縮到四個月,較之去年減少了1.5個月和1個月,這無疑對出口同樣會造成不小影響。程毓說,今年磷銨淡季出口正值沿海港口臺風暴雨頻發期,一旦刮風下雨,就沒法裝卸貨物了。她對記者表示:“去年淡季出口時間比今年長,港口就已經顯得很是擁擠,今年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大家爭相出口,情況一定會更加糟糕。”
除了關稅“發難”,國際尿素市場近期的連續下挫也給出口前景蒙上陰影。就尿素而言,由二月中旬始,國際市場尿素價格全面下滑,平均每周跌幅都在5~10美元。最新消息顯示,波羅的海小顆粒尿素離岸價已跌至295~310美元,處于國內基準價2100元以下。若以3月底結束的印度招標中350美元的到岸價推算,中國的離岸價僅310~320美元,按7%的關稅倒推出廠價約1800元,低于目前國內出廠價。
而磷銨方面,雖然國際市場價格相對較高,但在關稅抑制下,出口利潤同樣不容樂觀。李菁說,根據美國和印度前期達成的貿易協議,美國二銨到岸價是610美元,而中印之間的運費大約在30美元左右,折合成中國離岸價應當約在 570~580美元。記者粗算,依據1∶6.5578的當前匯率,這個價格比現行基準價至少高出338元。面對國際肥市“望洋興嘆”,這恐怕是磷銨出口企業的當下心境。
出口仍可期待
某種意義上,遏制企業出口、利用關稅壁壘倒逼產業轉型的關稅效應正是管理層刻意追求的結果之一。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國斌承認,對于先進產能而言,目前的基準價還是相對合理的,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企業仍然有利可圖,這將有利于實現淘汰落后產能的調整目標。事實上,目前正在積極集港的尿素企業要么是具有物流優勢的湖北、山東等地企業,要么就是具有資源優勢的山西等地肥企,他們的出口成本相對較低。
不過,毛國斌同時也認為,目前的基準價有可能使得生產企業心理難以平衡,特別是在國際市場價格看好的時候,卻由于基準價的限制,不得不低價出口,“利潤都給外商賺走了。”根據去年年末頒布的2011年關稅計算公式,出口稅率的高低取決于兩個變量,一是基準價,二是出口價格。在前者一定的情況下,出口價格一旦超過基準價,那么出口價格越高,出口稅率同樣也會水漲船高。揣測管理層的意圖不難發現,化肥作為“兩高一資”產品,其出口的目的已經不在創匯或者利潤本身,而是僅僅作為緩解國內供需壓力的一種調控手段。
對于深陷過剩泥潭的中國化肥業來說,出口一直是每年的期待所在。一個可能利好的消息是,據傳,2011年尿素、磷銨出口基準價將執行不含稅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