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磷肥
走過輝煌,僅兩家還在生產
曾經輝煌一時的瀏陽永和鎮磷肥產業,當前似乎已經走到了發展的盡頭。
記者調查獲悉,位于全國六大磷礦之一瀏陽市永和鎮的省磷肥廠已處于半停產狀態,美奧化工廠下面的金農肥業公司在生產,而省磷化工總廠則是停產近3年了。對此,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發帖提出疑惑:怎么這么多廠子停產?如今做肥料沒市場么?那么,永和的磷肥廠緣何走入低谷期,并出現“一蹶不振”的癥狀?永和通過磷礦的資源整合,能否突破這種困境,并嫁接新技術,再續往日的輝煌呢?本報記者深入廠地調查,推出“漸行漸遠的永和磷肥產業”上下兩篇,以期解答上述問題。
瀏陽網9月20日訊(瀏陽日報記者鄧華)
“因為打火機的出現,用磷做主要原材料的火柴,自然就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外了。”這是湖南省磷肥廠主管生產的副廠長鐘玉林在形容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國營企業現狀時,用的一個簡單的類比。
不過現在,讓他最心憂的,不是如何將“生產火柴”升級為“生產打火機”,而是面對磷礦石價格一路走高,如何挪出錢來為“最后一根火柴”買單。
“多的時候有6家農資企業,現在只剩下了3家,真正在生產的企業只有2家。”永和鎮人大副主席謝炳南分析認為,生產成本過高,產品單一缺乏競爭力,是當前農資企業沒落的成因。
企業退出,還在生產僅剩2家
9月7日,省磷肥廠,幾棟紅磚青瓦的房子映入眼簾,在周邊林立的商鋪樓房掩映下,透出一股古樸的味道。“新的廠房還有一段路。”鐘玉林做這行已經有31年了,呆在磷肥廠的時間占了一半。
他曾見證過這個國營企業的輝煌。“每年單磷肥這一產品,就能賣出12萬噸。”而如今,永和的磷肥廠有復合肥、硫酸鋁、硫酸、磷肥四個品種,按照“以銷定產”,一年也只能銷售出8萬噸的樣子。“硫酸2到3萬噸,磷肥5萬噸,已經算不上主打,各占比例相當”。
從市場反饋的情況來定產量,這讓磷肥廠的生產能力未能得到充足的發力。“處于半停產狀態,這個情況去年和今年表現比較明顯。”鐘玉林對市場布局和變化趨勢,心中有數。
他用手在桌子上比劃著,這個地方有幾個老板,銷售多少,另外一個地方有老板幾個,能賣出多少,他都一目了然。
而根據謝炳南的介紹,最多的時候永和生產農資的企業至少有6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只剩下了3家,真正在生產的企業只有2家。
記者在一個電話本上找到一家名為“南山磷礦”的負責人貝小輝的電話,撥打過去,被告知已經停產近3年了。而另外一家名為“輕化磷肥廠”,記者撥打負責人湯先生的電話,響起了是一家介紹“永康環保公司”的鈴聲,“早在2、3年前就關了。”
產品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
根據往年的慣例,現在正是磷肥廠生產的一個旺季。“這個時候,主要經銷商都在備肥,應對秋季用肥的高峰。”瀏陽蔬菜技術推廣站6月份數據顯示,國產氮磷鉀復合肥,3100元每噸,與去年同比上漲了500元。“現在價格更高。”
但是從鐘玉林的反饋來看,企業并沒有因此有明顯好轉。據他介紹,按照“以銷定產”,原本年生產能力能夠達到18萬噸的廠子,現在只能生產5萬噸。
磷肥廠目前生產的有復合肥、硫酸鋁、硫酸、磷肥四個品種。原本主打的磷肥,現在的產量并不比其他品種多多少。
作為一個老牌的,曾經輝煌過的磷肥廠,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卻大不如前。在企業31年的鐘玉林明白問題的癥結:養分單一,產品單一,在市場上缺少核心競爭力。“現在市面上主流產品是多種養分的肥料,比如鈣鎂磷肥。但是我們還只能單一生產磷肥。”
這不只是省磷肥廠存在的情況,全市農肥企業都存在養分單一,產品單一的問題。現在只有兩家農肥企業還在開工。
成本提高,企業有些“吃不消”
如果說產品單一的問題,是將“火柴”如何升級為“打火機”,鐘玉林現在更頭疼的是“生產火柴”成本直線上漲。
隨著醴瀏鐵路與磷礦過去的輝煌一起退出歷史舞臺,現在磷肥廠只能通過公路,運進原材料,運出產品。“我們現在的產品還銷往9個省份,最遠的1300公里。”鐘玉林說,光這個成本就讓企業有點為難了。
更為難的是磷礦石開始走高的價格。
網友“子目云香”今年7月在瀏陽論壇發表《瀏陽磷礦,明星的隕落》一帖,其中提到,正是基于“資源深加工的要求和產業鏈延伸”的緣由,永和磷礦區即開始建立化工類項目。但是,現在礦區停產,磷肥廠面臨著“坐在金礦上,向外面討錢”的境地。
今年9月,全國磷礦石價格全部上揚,平均上漲50元/噸。業內人士預測,通過這一輪的漲價,磷礦石價格有望突破700元/噸。
而磷肥廠所需的磷礦石,雖然磷含量要求不那么高,但是價格還是讓企業“吃不消”。“去年還只要130-140元每噸,現在每個月行情都不一樣,如今已經漲到260元每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