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元月1日開始,10%草甘膦水劑將全部停止使用。同時,百草枯水劑將被禁限使用的傳言也流傳甚廣,雖未有正式公文出臺,但不少農藥企業已經開始尋找替代產品。究竟哪種產品可以引領風騷?
據悉,眾多廠家開始將目光集中在近年來逐漸熱銷的另一種除草劑——草銨膦上。一位農藥廠家負責人稱,若百草枯真的也被禁限使用,草銨膦將是最好的替代品之一。
國內13家企業生產
相關資料顯示,草銨膦是德國赫斯特公司(目前為拜耳公司屬下企業)于上世紀80年代開發的新型滅生性除草劑,其制劑已被廣泛使用,主要用于防除多種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禾本科草和闊葉草。
草銨膦最先于1984年在日本獲得登記,之后英國和美國分別取得登記。南方農村報記者通過查詢中國農藥信息網了解到,我國最早于2004年才有草銨膦原藥登記,2005年才有產品登記。截至今年10月,已經總共有13家企業取得草銨膦單劑的登記,其中200克/升草銨膦水劑8家,18%草銨膦水劑2家,50%草銨膦水劑1家,50%草銨膦母液2家,獲得產品登記的企業包括河北威遠,浙江升華拜克、江蘇皇馬、利爾化學與德國拜爾等。
國內首家對草銨膦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的企業是浙江永農化工有限公司,該公司廣東區域經理葉偉向記者介紹,草銨膦除草作用明顯,許多雜草對草銨膦均比較敏感,同時草銨膦使用安全,在土壤中通過微生物迅速降解,最終釋放出二氧化碳,目前已成為市場上性能優良的滅生性除草劑之一。
利爾化學產品經理劉曉偉也表示,該公司看中了草銨膦高效低毒的特性,已經開始生產其原藥和制劑,其中制劑今年生產100多噸,主要針對果園與免耕作物市場。
深圳諾普信高級工程師華乃震對草銨膦行情亦關注已久,他介紹,近年草銨膦在國外的發展極為迅速,1999年在全球總銷售額不足1億美元,2006年已接近5億美元,到2010年已達到約10億美元。
短期難成市場主流
雖然草銨膦兼具高效低毒的特性,且國內有多家企業開始生產銷售,但總體而言,由于生產工藝復雜,成本較高,草銨膦在我國至今尚未得到廣泛推廣。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相對于草甘膦、百草枯等使用廣泛的除草劑來說,草銨膦每年的銷售量實在太少,比如百草枯僅僅在廣東,每年就有大約7000噸的市場,但草銨膦的總銷量卻只有幾百噸。
海南瑞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木森認為,盡管不少廠家看好草銨膦市場,但是要在短期內取代百草枯等除草劑,難度很大。
梁木森向記者分析,目前國內草銨膦產品存在兩大缺點:一是成本高,二是生產安全性仍不穩定。他指出,從成本上看,以某廠家生產的商品名為“百速頓”的草銨膦產品為例,農民每畝使用成本達20元/畝,但百草枯僅為4-6元,草甘膦最多也僅在8元上下,使用成本相差巨大,農民肯定一時難以接受。
此外,梁木森還認為,由于草銨膦僅在最近幾年才在國內形成產業化生產,市場蛋糕還小,企業利潤不高,制約了技術工藝的改進,市場啟動能量不足。“這也令一些想進軍草銨膦生產的農藥企業望而卻步。”梁木森說。
■鏈接
草甘膦與草銨膦的區別
草銨膦與草甘膦,只是一字之差,如果發音不準的話,還真分不清。作為一種較新成分的除草劑,草銨膦與草甘膦的區別總結如下:
1、草甘膦是甘氨酸類,作用機理為: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蛋白質合成受阻;草銨膦是膦酸類,作用機理為:積銨觸殺,抑制谷氨酰胺合成;
2、草甘膦一般要7-10天后才能見效;草銨膦一股為3天(正常氣溫條件下);
3、若藥液飄移,草甘膦會殺滅作物,令作物減產絕收;草銨膦只會在接觸部位產生藥斑,對作物生長沒有太大影響;
4、草甘膦一般不能用于淺根或根系暴露在外的作物如蔬菜、香菜、胡椒、葡萄、木瓜等;草銨膦幾乎可用于所有作物;
5、對抗性惡性雜草如牛筋草、小飛蓬等,草甘膦無效,草銨膦有效;
6、草甘膦一般藥后20-30天才可播種移栽;草銨膦在1-4天即可播種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