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正裝,斜挎背包,伶牙俐齒,能說會道,這是大多數農資業務員留給人的最初印象。但他們背后卻充滿了辛酸:長年出差,壓力巨大,日曬雨淋,四處奔波。最讓他們難受的,是缺少社會認同感與職業成就感。
有調查顯示,農資業務員一般只做到五年左右。在他們的“后業務員”時代,會選擇怎樣的發展路徑?每一條路徑背后,又要付出怎樣的艱辛?
開店
創業承載著很多人的夢想與激情,對農資業務員來說也一樣,而他們創業大多會選擇是開一家屬于自己的農資店。不過夢想與現實往往差距巨大,一旦選擇了自己開店,很多人都更感艱辛與責任重大。
林如新算是其中較為成功的典型,之前他一直在某農藥公司做海南區域經理。后到山東一家企業做珠三角區域經理。由于為人誠懇,經驗豐富,對終端網絡熟悉,2007年林如新干脆直接辭職,做起了珠三角地區的幾個公司的產品代理,憑著多年經驗,以及渠道網絡成熟等優勢,雖然辛苦,一年銷售額可達300多萬。
對轉行的農資業務員來說,開農資店也面臨重重困難。比如資金不足,產品欠缺(品牌產品掌握在老農資店手中),營業執照等問題,也面臨可能竄貨、壓價等惡性競爭。林如新說,要沉得住氣,對每一個農戶做到周到、細致、耐心服務是成功的基礎,另外要懂得與廠家及代理商多溝通,以獲得資金周轉,緩解前期壓力。
此外,林如新還提醒,隨著農資店越來越多,一個地方的市場會不斷稀釋,因此開店前要慎重考慮。
優勢:擁有專業的植保技術知識,對農藥藥劑更為了解,令農資業務員開店后服務更為精準。另外有穩固的人脈關系,以及敢想敢干的性格也是競爭優勢。
劣勢:一旦開店,都會面臨資金不足,產品短缺的窘境,因此他們不會輕易賒賬,客戶容易流失。
收入:創業開始經營艱難,收入主要看營業額大小。
跳槽
并非所有農資業務員都會有膽識、魄力,以及充足資金去支持開店創業。為了升職和加薪,他們選擇不斷跳槽。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農資企業銷售人員的頻繁流動,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中國農資聯盟曾經做過一份有260位農藥企業銷售人員參與的調查,其中顯示,45%會在半年或一年后跳槽,最重要因素是職業發展空間狹窄以及薪資待遇偏低。
在選擇跳槽的目標時,一些管理完善、營銷模式成熟的企業往往是最受歡迎的對象。最成功例子是青島瀚生集團副總裁曾憲峰,他在瑞德豐公司干了6年,做到市場部長,然后成功跳槽到海利爾做了5年總經理,2010年受聘于青島瀚生集團副總裁。他的故事也成為不少剛入行的農資業務員的勵志范本。
但許多業務員跳槽也不成功。比如某農藥廠家業務經理羅海,先在廣東一家公司做到區域經理,因不滿足待遇等問題,跳槽到陜西某公司做粵東區域經理,一年后再跳,沒想到四年一個輪回,他再次回到最初的公司,但原來當初同一職位上的同事已成了他的上司。
優勢:閱歷豐富的農資業務員,可以給新公司注入新營銷理念,進入新公司后升職機會更大,薪酬待遇也有提高空間。
劣勢:頻繁無目的跳槽,對個人事業的穩定發展不利。
收入:與能力與職位相掛鉤。
轉行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是許多農資業務員的口頭禪。有資料統計,農資一線銷售人員90%以上是剛畢業的男性,他們長期奔波于農村鄉鎮與田間地頭,過著早出晚歸的生活,缺少樂趣與成就感。
不少業務員表示,他們心里充滿苦悶:為發貨回款及銷售任務,費盡渾身解數;獨處他鄉遠離公司,倍感孤獨無助;做銷售極不穩定,一年難得回幾次家,因此很多女孩子都不愿意嫁給農資業務員。
此外,還有一部分農資業務員是誤打誤撞進入這一行業,工作一段時間后才發現自己不適合從事銷售,或是不喜歡與農業打交道。
這些業務員們最終選擇了轉行。陳康大學畢業到廣東一家農資企業做業務員,一晃四年過去,新領導上任卻將他調到北方市場。可是陳康卻打算結婚,于是只能辭職報考公務員。“業務員不能干一輩子”——這是陳康的體會。
據了解,農資業務員選擇轉行,一般看個人能力與技術,有的選擇報考公務員,或者加入物流或廣告公司,或是維修電腦等技術行業。女性有的則會選擇在家相夫教子。
優勢:對于并不志在做農資的業務員來說,提早轉行是最好的選擇。
劣勢:進入新的行業是從零開始,風險較大。
收入:職業不同,收入不一。
升職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許多業務員的職業規劃也是一路向上,做到公司的高層或管理層,但是能真正爬上高官位置的,畢竟是鳳毛麟角。
一家大型農資企業公司員工名單顯示。在總計200多名員工當中,部長和銷售總經理僅占6個,其余仍以負責各區域的業務員為主。
能升職總是一件好事,意味高薪和穩定。董平2006年大學畢業進入一家農資企業,負責江蘇市場銷售,他帶領團隊連續三年超額完成公司任務。由于他精于業務,領導力強,執行速度也快,一直從片區代表,做到了區域經理、部長、分公司經理,只用了三年時間。升職速度之快令同行側目。
優勢:收入穩定,職業道路明朗。
劣勢:升職名額有限,競爭激烈。各種壓力巨大,容易出現亞健康。
收入:1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