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聯想、大連萬達等企業紛紛躋身農業領域,該領域將產生根本性變化,大生產、大物流的現代化“大農業”生產格局將走上舞臺,煥發活力。“大農業”要求有相應的“大農資”作為配套,為適應這一新趨勢,我國那些原本單純生產經營農資產品的企業生存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目前,農化企業正遵循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順應農業大生產的潮流,通過提高技術水平、拓展銷售網絡、改善經營管理機制等方法,融入現代化大農業的產業鏈條中來。這是記者近日在農化企業采訪時的親身感受。
“農化企業應該結合國家政策導向,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這樣才能得到國家的支持,凝聚社會的力量,最終得以展示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北京雷力(集團)公司總經理湯潔這樣認為。該公司是一家以綠色有機肥為主業的化肥公司,按照“突破創新,快速復制”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全方位綠色發展戰略,網絡渠道融入了大農業生產,去年整體業績實現了40%的增長。
湯潔表示,現代化農業首先要求的是綠色、無害化,即保障農產品安全。為此,雷力致力于有機肥的開發,其新型高效海藻生物有機肥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推廣項目已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的評審,獲得國家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立項支持,“十二五”期間將達到2000萬畝的推廣面積。目前,雷力TD、 CE微生物菌劑項目已正式投產。
“賣農資就是賣服務,一定要換位思考,真正從農民、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感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河北民盛瓜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克廣如是說。金克廣原來經營永清金豐農資有限公司,從事BB肥生產銷售已有20多年。
“對于農民來說,誰能把他們的產品賣出去,并且能賣出好價錢,他們就跟誰合作。現在,我們就是走訂單農業的路子,農民受益,我們才能發展。”金克廣說。目前,該公司充分發揮“供銷一條龍”的中介作用,利用網絡優勢、信息優勢、物流優勢,為農民提供最全面的農資服務。同時,由其創辦的河北民盛現代農業觀光園已經開園,整個觀光園按照統一標準和技術進行無公害生產,采取可追溯方式來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公司已經初步形成了農資、流通、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產業鏈條。
河北省三河市香豐肥業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的是“公司+市農科院+基地+農戶”的機制。
該公司總經理高慧豐告訴記者:“基地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它的功能第一就是科研,既有農科院搞的課題,也有從外面引進的新品種、新技術;第二就是示范,怎么讓這些產品高產又高質,我們種出來,示范給農民看,以引起大家的興趣;第三就是培訓,把技術傳播給周圍的5萬多種植戶,農民們按我們的要求種出來的農產品,我們再高價回收,進行農產品加工。”這一模式受到了農民的廣泛歡迎,效果良好。
農化行業分析師肖珺認為,在國家政策、社會與經濟環境、消費者消費水平及消費需求都達到一定程度時,農業產業化發展也必將成為市場發展的方向。在政策、市場和利益的聯合作用下,各路資本流入農業領域,將使農業生產發生根本性變化,從而對農化行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研究他們的需求和變化,將是農化企業抓住未來發展機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