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自主創新是國內農藥企業做大、做強、做久不能落下的功課,沒有捷徑。但自主創新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國內一些優秀的企業已經在管理機制、品牌建設、服務模式、商業機制和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了符合中國農業現狀的積極探索,突破成長瓶頸的例子越來越多。這是記者在2012中國農藥工業高峰論壇獲得的重要信息。
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國認為,自主創新的專利產品和技術的缺乏是國內農藥企業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依靠自主技術創新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是必由之路,企業成為自主技術創新的主體是時代的要求。近幾年,田園公司依靠技術創新拓展了農用無人直升機施藥集成技術業新空間的探索與實踐,以“領航中國高工效農藥、領航中國高工效植保”為目標,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近幾年,北京燕化永樂農藥有限公司在品牌建設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董事長蔣勤軍認為,行業只要把品牌的差異化做足,同質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他說,公司的發展思路定位為聚焦品牌,看重單品,不重視小品種,在產品立項上力求差異化。為此,公司在牡丹江建立了佰佳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主的生物農藥中心,今年年初又在大連建立合成農藥研發中心。公司今年已經產生第一個突破1億元的復配品牌——燕化掃飛。
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注重以商業模式的創新促進技術的創新,五年前已經實行了現款銷售,公司在行業內深受敬重。董事長顏昌緒說,這幾年公司最大的轉變之一是實現了全員技術營銷,注重對農民的技術服務。規范市場、規范經銷商行為,注重產品消化,重視基地建設,注重田間應用現場會。公司把調節劑做好、做深、做專,也嘗到了品牌的甜頭。
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前玉說,公司重視技術創新,近些年產品向水基化方向逐漸轉變,原藥共有三個主導產品,技術水平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營銷上實現從考核銷售額向考核銷售利潤的轉變,引導業務人員銷售新的、毛利高的產品,公司實現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