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劇增、耕地有限加上極端氣候,我國的農業的發展也面臨這嚴重的挑戰。要想糧食畝產要增加50%才能滿足需求,必須依靠農藥這種最有效經濟的方法實現增產,那么對于全球的農藥的發展將走何方。
亞洲和拉美農藥行業過去7年年均增長至少在10%以上,目前已超過歐洲和北美,占全球503 億美元銷售額的25%、24%。除了人口膨脹、經濟發展因素,本世紀以來大量專利農藥陸續到期,促使跨國農化巨頭為了降低成本將原藥和中間體生產轉移至發展中國家。
預計未來全球農藥需求有望延續每年4%-5%的增長。另外,環保壓力和害物抗性促進農藥的更新換代,新機理和綠色環保產品如磺酰脲類除草劑、生物源殺蟲劑、酰胺類殺菌劑年均銷售增速超過10%,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全行業仍存在集中度低、產品低端的問題:目前國內前100 強企業銷售額僅占全國的31.8%,而國外五大農化巨頭占全球比重高達67%;多數企業研發費用占收入比重不到1%,遠低于國外龍頭8%以上水平;為跨國公司代工的產品多數附加值較低,高端產品仍需進口,且進口價比出口至少高4000 美元/噸;終端制劑連續化生產水平低、銷售費用高,且40%為不環保的乳油劑型,水性制劑拓展力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