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種子市場 > 正文

雞蛋和石頭,種企的困擾


農資網 2013年3月18日 10:31 來源:中國網
一方面,種業企業自身較弱;另一方面,種業優秀的人才、技術、資源等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種業突圍,路在何方?

  雞蛋和石頭,曾是對國內種業公司和國際巨頭種業集團的形象比喻。

  中國有6000家種子企業,2010年,排名前20的種子企業銷售總額卻不及美國孟山都公司的20%。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所長萬建民告訴記者,“實際上,中國科研院所育種能力很強,整體水平雖與少數發達國家有差距,但與第二世界國家相比有明顯的優勢,并遠遠超過第三世界國家的育種水平”。

  一方面,中國擁有強大的種業科技研發能力,另一方面擁有眾多弱小的種業公司,這讓中國種業的突圍變得迷霧重重。兩會期間,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來自政府、企業、院所多個代表委員,共話種業出路。

  企業和院所實力懸殊

  2011年4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意見》發布,這個著名的“國務院8號文”明確了種業發展方向。

  “國務院8號文關鍵提出了兩個分離,即商業化育種和基礎性育種分離,科研單位育種和種業企業育種分離。”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農業委員會主任吳沛良說,“商業化育種交由企業來做,基礎性育種交由科研單位來做,同時,提出力爭到‘十二五’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其開辦的種子企業基本實現‘事企脫鉤’。”

  但據記者了解,“國務院8號文”發布后,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發展進程依舊緩慢。

  據了解,目前政府對科研項目投入大部分資金落到科研單位,企業很少沾到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登海坦言,最近兩年,自己企業拿到的科研項目依舊非常少。

  “一方面,種業企業自身比較弱;另一方面,目前種業優秀的人才、技術、資源、平臺、設備、材料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讓院所的這些資源向企業流動、匯聚,需要一個過程。”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鎮江市農科所研究員趙亞夫說。

  1978年,中國科技體制改革探索,1986年,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體制改革正式開始。

  “改革對從事不同類型工作的研究機構,實行不同的撥款辦法和管理辦法,逐步減少事業費撥款而加大對項目的資助。”趙亞夫說,這實際是在鼓勵科研院所賣種子,承擔了商業化育種的職能。

  中國種業市場化進程起步于2000年《種子法》頒布后,由于起步晚,大多數種業公司規模小、實力弱、市場競爭力不足。

  “種子企業發展緩慢,原因還在于市場容量小,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種子市場徘徊在100億到500億之間,再加上農業投資周期長,進入市場的大企業就更少。”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書平說。

  由于沒有實力雄厚的種業企業,“如果過快地將科研院所的資源向企業匯聚,一方面削弱了科研院所的實力,另一方面企業又不能有力地扶持起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萬建民擔心。

  政策如何落實是難點

  雖然有這種擔心,萬建民也認為,“國務院8號文”非常及時正確,“要與發達國家的種業巨頭抗衡,必須整合資源,培養領袖型企業。”他說。

  隨著中國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和消費國,按預測,未來10年全球的種業市場份額有500—800億美元,其中,中國的種業占80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大市場。而據了解,在發達國家,種子企業并不多,但重點分明。法國僅擁有74家育種企業和232家種子生產企業,其余9000家皆為種子分銷企業。

  與國內種業相比,國際種子公司普遍在科研和技術創新上投入重金,建立健全一套激勵創新制度。其科研經費投入一般為年銷售額的8%—12%。

  “去年科研經費投入達到了7%,這在國內屬于投入較多的。”王書平說,去年自己的公司排名全國第10。

  據了解,跨國種業更有實力聘請高水平的研發人員。“而讓國內的科研人員來企業任職,還需要一個過程,”王書平說,自己企業現在聘用的20多個來自院所的人員,多是院所的退休人員。“來企業任職,科研人員的觀念還沒有轉變,同時待遇也是個很大的問題。”他說。

  “培養領袖企業,需要從國家層面給予大力支持。”李登海說,“‘國務院8號文’方向明確,但是配套扶持的政策、人才的流動、稅收的優惠、知識產權的保護、市場環境的公平等方面,政府應抓緊研究落實,同時要鼓勵其他領域優秀的大企業進入到種業來發展。”

  王書平強調說,知識產權保護是種業公司頭痛的難題。圣豐種業培育的大豆魯黃1號、花生圣花6號就屢屢被套牌生產。“魯黃1號損失近300多萬元,圣花6號因為投放時間短,損失也達幾十萬元。”而培育一個新品種,圣豐平均要花費3到5年時間,費用在200萬元左右。“光在打擊侵權方面,公司就聘請了3個律師。”他說。

  “政策的加快落實是推進商業化種業發展的關鍵。”王書平也認為,跨國農業集團經過200余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成熟、完善的運行機制和產業鏈條,具有全球戰略、創新引領、產品輸出的典型特征。“整體趕超跨國公司的實力很難,但是單向突破還是有可能的,比如在水稻、花生等方面,這就需要政府制定頂層戰略規劃、給予龐大資金支持、知識產權保護等。”他說。

  在江蘇,鼓勵科研單位退出商業化育種已有所行動。“我們規定,此前已申報了課題的科研院所在完成課題后,不能再申報商業化育種課題,此種課題必須由企業牽頭申報。”吳沛良說,目的就在于通過這種方式,把院所“嫁給”企業,來培育企業,通過倒逼機制,讓人才、設備、技術向企業轉移。

  “考慮到小企業數量眾多,我們會在項目申請前,對企業技術力量、注冊資金、人才實力、加工設施進行考察認證,符合條件的才給予支持,使得支持更有的放矢,能盡快培養出龍頭企業。”吳沛良說。

(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