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產業正處于一個深度變革的時代,隨著農業產業鏈一體化的進程加快,傳統農資流通模式日漸式微,農資產業正在經濟效益與國民利益之間博弈。隨著保持合理的距離,避免燒苗,同時要關注夏秋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田麗紅:美麗田園可以用科學來定制
黑龍江北大荒墾區經過幾十年的開發和建設,有相當規模的農業專家和農技人員。特別是幾十年來積累了各類農業重要的數據,將他們組織起來,成立各級農業種植解決方案中心。按照農業生產的要求制定每個農場當年應種植的農作物,依據匯總的農業數據,設計農作物所需的良種、耕作方式、施用肥料和農藥、防蟲防菌微量元素制劑等農業生產全部解決方案。以生態產品為目標,在保證糧食產量逐步增加的同時,綜合考慮種植成本,提出完成目標對農業投入品的功能建議,充分利用好已示范、可推廣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保證種植方案科學合理,并具有科技含量,發揮墾區現有的一切優勢,使種植方案具有操作性,實現墾區農業生產科學化、模式化,提升農業現代化內涵。
目前農業生產的投入品配套施用以省時、省力、省錢、省工為出發點,在農業投入品物流配送同時對倉儲設施進行配套技術改造建設。完全可解決農業生產投入品配送時一次完成摻混、配送問題,極大地降低在施用前再二次配混和多次施用增加費用實際問題。在施用時直接按種植解決方案塔流配混,直接配送到田間,再一次減少包裝成本。充分利用建設的物流配套設施,建立農業生產投入品物流園,引進相關農業生產投入品企商,及時合理進行組織配送。利用好國家對農業生產配套設施建設的支持政策,在建設物流設施時申報國家政策支持,引進相關廠商的資金,共同建設共同收益,為墾區農業生產服務。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 徐寧彤: 成本問題阻礙有機肥市場發展
從農戶的角度看,農民缺乏科學配方施肥知識與習慣,單純靠追施化肥獲得產量。更重要的原因是與施用化肥相比,有機肥費工費料。用化肥,一畝地只需幾十公斤化肥一會兒就能撒完,省時省力,機播也方便。如果用有機肥,施用量就要大幾倍,很難機播,人工費和肥料成本每畝算下來,至少要多支付100元。雖然有機肥的緩釋效應對于作物中后期生長和培育土壤肥力來說非常重要,可是短期效果卻比不上化肥。 單從有機肥提升地力這一點來算賬,必須至少連續經營一塊土地15年以上,才比較劃算。當地土地流轉期一般都在3-5年左右。導致農民不可能進行保護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