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中國歷史上有場戰役叫淝水之戰,發生於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出兵伐晉,于淝水一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前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留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等成語。如今國內的尿素市場也大有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味道。天氣偏冷、國際市場不振等客觀條件都讓市場中人士作悲觀預測。
今年春季,市場因天氣原因不能啟動,于是企業想通過價格的降低來啟動市場。企業沒想到,此舉一出,市場大亂。各種聲音都一起喊道:尿素產能供大于求,于是大家拼命降價,尿素出廠價在短短的半個月之內下跌了近150元/噸。
傳統的市場價格生成理論有兩個要素,一是供求關系,二是成本同價格的關系。市場價格總要因循上兩重關系而定、而波動。但近幾年的市場變化卻讓我們看出來,尿素并不完全是這樣。尿素是個淡儲旺銷的產品,因為供求關系有總量的關系,但也有不同時間段的關系。可能會出現總量確實是過剩,但在某些時間段里,供應可能出現不足,也可能出現比總過剩幅度還要大的階段性過剩。由于時間段的加入,再加上天氣、國際市場等變量的調整,市場就變得深不可測,規律難尋。
另外,中國的尿素還有一個更不可測的因素,就是市場參與各方的心態因素。這方面,是極不穩定、極不理性。中國尿素市場參與的群體多,恰恰是非理性的市場,跟漲殺跌是最大的特點。
尿素的流通渠道則因為參與者更多,規模大小參差不齊,其心態更是不穩定。因此近幾年,經銷商這個環節在市場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已經徹底喪失了市場蓄水池的功能。在春耕季節,能指望市場剛性需求啟動來拉動,如果剛性需求啟動稍慢,則市場就會出現雪上加霜的反向效果。天不作美,今年的倒春寒天氣使用肥季節大大推遲,對尿素的剛需一直沒有釋放出來。該漲不漲的結果就是不該跌反跌。
眼下只要天氣不變,尿素價格就會持續下跌。建議市場人士可以多關注天氣預報,少關注價格。只要氣溫上來了,尿素的價格也就止跌回升了,但遺憾的是,至少到上個星期東北仍然是雨雪交加。尿素的價格就不談了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