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4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1%,較前月漲幅明顯縮小。鮮菜、豬肉等食品價格的回落成為當月 CPI重回“2”時代的主要原因。市場預測,盡管中長期仍有一些通脹因素存在,但今年物價水平仍將保持溫和。肉蛋菜價格的全面回落雖然讓城市居民受益,但同時也映射出農資市場的冷清走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菜價在3月的CPI變化中唱了“主角”。從同比變動看,鮮菜價格下降10.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37個百分點。從環比變動看,鮮菜價格環比下降13.4%,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約0.49個百分點。統計局數據還顯示,3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下降9.1%,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約0.31個百分點。商務部9日亦發布數據稱,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連續第七周下降,豬肉價格更是七周累計回落 12.2%。蛋類等食品價格的回落也較明顯。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目前雞蛋價格已低于2012年11月上旬水平。
展望二季度,蔬菜價格將繼續“偃旗息鼓”。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看來,4月份天氣變暖,從目前情況看,蔬菜主產區光照情況好,在田面積同比增加,加之北方大中城市還有部分剩余的冬春蔬菜儲備,預計后期蔬菜供應充足,菜價將呈繼續下行趨勢。
豬肉價格走低也將持續。國家發改委公告稱,受周期性、季節性因素疊加影響,1月份以來,我國生豬價格明顯回落。從目前情況看,當前我國生豬產能偏高,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雖然CPI回落讓城市居民受益,但肉蛋菜價格的走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養殖業和種植業,由于銷售價格下降,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受挫,種植投入也跟著下降;飼料需求的下降則導致玉米收購量下降,農民無法變現購買新一年度農資。(胡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