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復合肥以其肥效快、吸收率高,且具有抗土壤板結的特點,越來越受到農民的認可和肯定。此外,由于硝基肥水溶性較好,近幾年來水肥一體化推廣也使硝基復合肥發展態勢向好。這是近日記者采訪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會長楊春升獲得的信息。
所謂硝基復合肥,是指以煤、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合成氨,經氨氧化、吸收、濃縮后與氨反應生成熔融態氮肥,再加入磷肥、鉀肥后造粒,最終形成的氮、磷二元素復合肥或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作為新型復合肥的一個品種,我國硝基肥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卻很快。
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達到一定規模的硝基肥生產企業有20多家,年產能達658萬噸。新建或擬建的硝基復合肥生產企業有20多家,新增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預計到2015年底硝基肥產能將達到1600萬噸左右。
業內人士稱,硝基復合肥的未來市場空間較為廣闊,業內擴產積極性較高,出現產能增速快于需求增速的情況。在此過程中還出現企業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拖累市場推廣的現象,亟須出臺有關標準,推動行業更加有序發展。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有關人士稱,盡管硝基復合肥的未來市場空間很廣闊,但市場規模的擴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大量項目集中上馬會導致產能過剩問題。此外,假冒偽劣產品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打假力度不夠,也拖累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劉淑蘭表示,國內生產的硝基肥質量參差不齊,養分含量不夠達標。此外,硝銨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問題,硝銨遇熱易燃易爆,生產企業要注意增強硝銨的抗爆性。
數據顯示,硝基復合肥上游的硝酸和硝酸銨均存在產能過剩,硝酸2012年產量為1300萬噸,2013年預計將達到1900萬噸;硝酸銨2012年產能為725萬噸。此外,國外使用的氮肥中硝基復合肥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我國,俄羅斯為39.7%,德國為27.5%,巴西為16.1%,美國為12.6%。硝基復合肥在我國的發展空間還是較大的。
當前,新型復合肥行業發展面臨比較好的形勢,新概念也層出不窮,除了硝基復合肥,還有水溶性肥料、緩控釋肥等。分析人士認為,判斷哪家企業具有競爭優勢,主要看兩點,一是技術,也就是誰的產品具有更高的肥效;二是看營銷,復合肥的競爭正逐步走向差異化,品牌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企業需要進行廣告投入、渠道擴張等。只有把這兩方面工作做好,才能獲得超越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速。
分析人士稱,硝基復合肥市場同樣面臨其他產品的競爭,尤其是同品牌化肥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注定了硝基復合肥市場份額的大小。擁有品牌和渠道拓展能力的硝基肥企業具有較好的成長性,產品在市場上顯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消費品特性,銷售人員對終端市場需求的影響逐漸加大。
史丹利在年報中表示,城鎮化意味著土地流轉、農業規模化生產就將成為趨勢。這也意味著今后化肥的主要服務對象不再是一家一戶的農戶,而是種植大戶。種植大戶從廠家或大經銷商處訂購化肥會成為今后的主導。復合肥企業應順勢而為,減少流通環節,服務終端用戶。
總之,在肥料行業產能過剩的當下,硝基復合肥成為化肥企業產品升級的選擇,大批化肥企業紛紛上馬硝基肥項目,硝基肥市場的火藥味已經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