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剛剛閉幕的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4年經濟工作六大主要任務,首當其沖的便是“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會議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更加注重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抓好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這次會議將糧食安全問題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今年最重磅的農業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本月下旬的召開,市場普遍預期未來還或將出臺一系列保障糧食安全的配套政策,且已基本確認2014年的一號文件將焦點對準生態農業,而化肥行業正是重點之一,一大批相關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
生態化肥大有發展空間
長期以來,我國化肥產品結構并不合理,產品科技含量較低。市場上主要的肥料產品多為速效養分,特別是氮素養分。它們進入土壤后通過氨態氮揮發、硝態氮流失等方式而導致利用率低下。
農業專家告訴記者,我國現階段主要是施用氮肥,但是氮的利用率較低。“我國氮肥平均利用率不到30%,部分地區甚至只有16%-22%。而世界氮的利用率平均為50%以上,美洲氮肥利用率為52%,歐洲氮肥利用率更是達到68%。”
在此背景下,控制化肥消費總量,減少單質肥的過度使用,推廣高效復合肥料,就顯得十分必要。復合肥具有養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狀好等優點,對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作物的高產穩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全國化肥試驗網的測試結果,合理的氮磷鉀搭配,可使水稻增產40.8%,玉米增產46.1%,大豆增產17.9%。
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化肥復合化率開始逐年提升,從2000年的22.14%提升到2010年的32.34%,增速較為穩定。但與世界平均復合化率50%、發達國家復合化率80%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未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石化協會曾發布了《石油和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至2015年施肥復合率達到40%”的目標。在未來幾年,隨著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業生產對復合肥的需求量仍將繼續保持遞增勢頭,這對我國復合肥行業無疑是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