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于農藥行業來說是個好年景。受益于國內外需求剛性增長、產業結構調整、環保政策趨嚴、庫存消化完全等利好因素,農藥行業效益實現大幅提升,形勢好于歷史最好年份的2008年。
細細梳理過去一年農藥行業的發展脈絡,我們既能看到形勢喜人的數字增長,也能看到環保核查、管理新政給行業發展注入的動力;既能看到種子處理劑、高效植保藥械等行業呈現的新亮點、新變化;也能看到低毒農藥補貼、蔬菜及特色作物安全用藥計劃等推進科學用藥的新舉措、新探索……前景可期,但同樣任重道遠,農藥行業還需克服生產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增大、創新能力弱等發展瓶頸,繼續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創新能力,加快兼并重組,進一步實現轉型升級。 ——編者
行業利潤大幅提升
在經歷了2009年至2011年連續三個“小年”后,2013年農藥行業延續了2012年的良好發展態勢,1~8月國內農藥行業利潤同比增長 40.5%,利潤增幅遠高于同期主營收入及產量的增幅,形勢甚至好于歷史最好年份的2008年。同時,國內農藥進出口數量和金額均實現增長,可喜的是,與往年相比,中國產品出口結構性變化加劇,制劑出口呈現較快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國內外對農藥的剛性需求是利潤大幅增長的首要因素。農作物種植面積的放大,也導致國內市場對農藥需求的進一步增加。而國際市場在經歷了幾年的低迷之后,農藥生產企業庫存消化殆盡,需要從我國進口農藥加以補貨。此外,行業持續推進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也直接促進了農藥行業利潤大幅增長。
病蟲害重發需求增
2013年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總體呈重發態勢,發生總面積約為55億畝次,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挑戰,水稻“兩遷”害蟲、稻瘟病以及東北華北玉米粘蟲、馬鈴薯晚疫病等嚴重威脅著糧食生產安全。各地各級農業植保部門積極應對,組織開展了冬小麥種植區“一噴三防”全覆蓋、秋糧作物“重大病蟲防控三大攻堅戰”行動,強化了應急防治,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狠抓安全用藥,推廣高效藥械及低空無人施藥機進行防治,有效控制了病蟲危害,保障了農業豐收。
病蟲害重發也導致了國內農藥需求量進一步增加,全國農藥需求總量約為33.43萬噸(折百量),同比增長4.68%。此外,今年中央財政安排 17億元專項資金,對全國3.4億畝冬小麥實施“一噴三防”給予補助,下半年針對玉米、水稻兩大作物的四大病蟲,安排5億元資金支持重大病蟲防控和重旱區農作物改種補種,這些都對農藥行業產生了利好影響。
價格略漲除草劑領跑
2013年全國農藥市場總體貨源充足,與去年相比價格略有上漲。其中,殺蟲劑需求量有所下降,殺菌劑穩步增加,除草劑增幅明顯,部分品種價升量漲。上漲品種中幅度較大的均為進口品種,特別是跨國公司“四大天王”的水稻殺蟲劑產品從推出到現在,價格逐年上漲,漲幅在10%~20%。
國產品種中價格漲幅最大的當屬草甘磷和百草枯這兩大除草劑品種,達20%~50%。在環保壓力和需求帶動下,今年前三季度草甘膦價格一路走高,創下兩年內高點,有力提振了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揚農化工等上市公司的業績。而百草枯受1745號公告影響,自年初開始原藥價格就一路飆漲,市場持續供應緊張,成為今年最受關注的產品。
此外,殺蟲劑吡蟲啉、吡蚜酮價格有所下降,大宗常規殺蟲劑敵敵畏、敵百蟲、乙酰甲胺磷、殺蟲單、茚蟲威、二嗪磷、功夫菊酯等價格都有10%以上的漲幅。
環保核查撬動行業整合
環境污染是當前制約農藥行業發展的一大攔路虎。2013年,農藥行業首個環保核查啟動,草甘膦這個農藥行業貢獻最大、關注度最高的品種,成為行業上升的“先行軍”。5月27日,環保部辦公廳發文,決定對草甘膦生產企業開展持續三年的環保核查,并于12月底前公告符合環保要求的首批生產企業名單。核查內容直指草甘膦母液的回收治理,并明確將“母液是否被違規用于配制草甘膦水劑”作為核查內容。
業內人士指出,環保核查對推動行業整體健康規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環保門檻的提高,有利于淘汰不達標的中小企業、促進產業整合、行業兼并重組,徹底改變草甘膦產業“散、亂、小”的現狀。
種子處理劑成新增長點
近年來,以“一藥多效、省工省時、事半功倍、隱蔽施藥、環境安全”為主要優點的種子處理劑行業蓬勃興起,德國拜耳、瑞士先正達、吉林八達農藥等國內外眾多農藥企業熱情高漲,紛紛躋身“淘金行列”,并大力進行研發推廣。
當前,國內種子處理劑市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截至2013年11月,種子處理劑登記產品達375個,較去年增長11.3%,企業參與的產品田間試驗申請數量也由去年的187個增長到347個。種子處理劑成為企業申請登記的熱門,該品種也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業內人士預測,種子處理劑市場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未來兩三年內種衣劑產品登記數量或會增加一倍,超過900個。隨著國內種子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種子處理產品登記、新成分研發、新配方研制、藥害規避等問題已經擺在了種子處理行業面前。
高效植保藥械推廣加快
當前,隨著專業化統防統治的發展及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對高效植保藥械的市場需求越來越迫切。對此,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聯合有關研究單位及生產企業,今年大力開展新型植保機械的展示推廣工作。
今年3月,全國農技中心分別在北京懷柔和山東臨沂舉辦了北方片區和南方片區植保機械展示觀摩會,集中展示了自走式高稈作物噴霧機、自走風送式果園噴霧機、溫室大棚專用噴霧機等國內外30多種新型植保機械;8月中旬,在湖北省仙桃市舉辦了“水稻田專用植保機械觀摩會”,推廣展示浮筒式水田寬幅噴桿噴霧機、多旋翼植保無人機等新型植保藥械。同時,在第29屆植保雙交會上首次設立新型植保機械專題展覽,并舉辦“高效施藥機械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論壇,一批新型、先進、高效的植保機械嶄露頭角,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特色作物安全用藥計劃啟動
為解決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作物登記用藥品種嚴重短缺問題,農業部農藥檢定所于7月18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蔬菜及特色作物安全用藥行動計劃”。
未來5年,農業部將建立蔬菜及特色作物用藥情況數據庫,通過組織開展蔬菜及特色作物用藥登記相關試驗、安全性評價、制定殘留標準和使用技術規程,篩選符合蔬菜及特色作物安全生產的農藥。同時,將通過政策扶持,對生產實際中應用較成熟的防治藥劑和技術,視情況減少登記試驗的年限和數量。建立蔬菜及特色作物用藥登記分類評審,加快登記評審進程。通過這些舉措,鼓勵農藥企業在更多的特色作物上登記,引導各地創建一批蔬菜及特色作物安全用藥示范區。力爭到2018年,主要蔬菜、特色水果、食用菌、中草藥品種上的重要病蟲害防治都有登記農藥可用。此舉對推進蔬菜及特色作物科學、安全用藥意義重大。
低毒農藥示范補貼起步
11月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的全國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及低毒低殘留農藥示范補貼座談會決定,農業部從2014年開始大力推進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和低毒低殘留農藥示范補貼工作。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全面實施”原則,每年在5個省分別創建4~5個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縣,每個縣確定20個左右示范門店,同時在10個省實施低毒生物農藥補貼試點,示范帶動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全面開展,引導農民減少高毒農藥使用。經過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規范化的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制度和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貼政策。
實行補貼政策可以有效調動農民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積極性,使農民在生產成本不增加的情況下,認知低毒低殘留農藥的優點,轉變傳統用藥習慣,對加快低毒低殘留農藥示范推廣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海南農藥新政落到實處
備受關注的海南農藥新政在經歷了兩年的籌備、斡旋、磋商、投標后,終于在2013年落實到了產品備案的實質階段。今年5月,海南中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省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和海南海墾農資有限責任公司三家企業獲得了批發權,還有超過1000家零售商也基本獲得了許可經營的授權,標志著海南省農藥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為了做好農藥銷售的溯源管理海南省農業廳7月發布《海南省農藥經營督查工作方案》,要求所有農藥產品全部賦碼并粘貼專營標識無賦碼及專營標識的產品一律下架。9月底,2000余農藥產品首批通過備案10月15日起賦二維碼及貼標的產品陸續上架。對未通過備案及未貼標產品將進行強制下架處理。
7種高風險農藥被禁限用
在高風險農藥管控方面,今年有兩點值得關注。從10月31日起,根據農業部2011年頒布的1586號《公告》,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10種高毒農藥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
除此之外,農業部還出臺了一個新的禁限令,12月9日發布第2032號公告,決定對氯磺隆等7種農藥逐步采取禁限用管理措施。鑒于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等磺酰脲類除草劑殘效期長,易對后茬作物產生藥害,福美胂、福美甲胂等有機胂農藥對環境和人畜健康存在安全風險,毒死蜱、三唑磷在蔬菜上使用存在農藥殘留超標風險,自2015年12月31日起,將禁止福美胂、福美甲胂、氯磺隆所有產品和甲磺隆、胺苯磺隆單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自2016年12 月31日起,禁止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使用;自2017年7月1日起,禁止在國內銷售使用甲磺隆和胺苯磺隆的原藥及復配劑。。此公告生效后,,我國禁用的農藥品種將達到用的農藥品種將達到38種,,限用的農藥品種將達到限用的農藥品種將達到2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