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萬元/噸到3.1萬元/噸,百草枯水劑價格在2013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也使百草枯成為,因此市場對百草枯的需求短時間不會下降,需求仍處高位并繼續拉高產品價格,延續行業景氣度。
但該分析人士亦指出,禁用對百草枯也存在風險。“政府、協會已經明令指出不會延遲禁用時間,即百草枯退出市場是必然,因此市場必定會出現能夠替代百草枯的產品,后期百草枯需求可能會因此萎縮,”他說,“但從目前來看,短期出現替代產品不太可能,禁用對百草枯產業來講只能稱得上‘隱憂’。”
京城某券商分析師并表示,成本將繼續推動百草枯價格再上漲。該人士稱,受反傾銷影響,現在上游吡啶的價格上漲的很快,吡啶國內市場平均價格由3.4萬元/噸上漲至3.6萬元/噸,漲幅達5.56%。因此,成本將成為百草枯價格上漲的有力支撐。
他特別指出,龍頭企業在此受益最多。“盡管市場開工率下降很多,但大廠開工率仍有8-9成,現在國內百草枯產品大多在大廠手中,未來將以什么價格出售也不清楚,但肯定會高于現在3萬元/噸的價格,大企業的利潤不會太差。”
此外,由于成本因素,業內普遍認為百草枯產業將迎行業整合機遇,集中度將出現大幅提升。
滬上某分析師表示,由于成本提高了不少,百草枯行業現在存在“資金壁壘”,停掉了大部分低效產能,截至現在,市場幾乎只有大廠還在開工,行業集中度有明顯提升;等到明年農藥需求旺季時,百草枯價格可能會出現進一步上行,并加大大廠的利潤收入。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立晨亦稱,明年春耕旺季對百草枯是機遇,需求有望刺激百草枯價格繼續上漲。
**背景資料**
百草枯是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劑,進入中國市場已30余年,目前主流產品劑型為水劑。
2012年4月,農業部、工信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出《公告》稱,自2013年1月1日起,未變更登記證和核準標簽的百草枯水劑的登記證將不再保留,產品不得上市銷售,已在市場上流通的原標簽產品2013年12月31日后禁止銷售。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銷百草枯水劑等級和生產許可,停止生產。2016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自此,中國禁用百草枯水劑產品已進入倒計時。
11月21日,商務部發布公告,針對原產于印度和日本的進口吡啶反傾銷的裁定。公告顯示,我國將針對原產于印度和日本的企業征收反傾銷稅,稅率高達24.6%至57.4%,實施期限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