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新型肥料如何發展,都不意味著基礎肥料過時了,恰恰證明基礎肥料生產更重要了。”2014年1月9日,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在濟南干部培訓學校召開年會。會長楊春升強調,要擺正基礎肥料與新型肥料之間的關系,各種類型的新型肥料,都是適應農業生產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而出現的,是肥料在施用功能上的延伸,而不是對基礎肥料的替代。
擺正基礎肥料與新型肥料之間的關系
新型肥料的研發與生產,是基礎肥料在產品結構調整上的重大突破。各類新型肥料的蓬勃發展,體現著兩個需要:一是基礎肥料復合化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延伸自身服務功能實現市場差異化的客觀需求。二是現代農業特別是現代高端農業的發展對于肥料個性化、功能化要求的需要。山東新型肥料之所以能較好發展,正是具備這兩個需要。一是基礎肥料生產實力雄厚,二是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迅速。
楊春升說,如果說新型肥料是錦上添花,那么基礎肥料就是雪中送炭。基礎肥料解決作物養分有無的問題,新型肥料改善的是肥料施用形態和利用質量。新型肥料在市場開拓和對外宣傳上,不應該與傳統肥料對立,而是應該讓農民理解,這是在傳統肥料基礎上的提高、創新。
新型肥料要加強服務,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新型肥料所以新,一是功能新,二是服務新。作為一個新興的肥料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要經歷一個過程的。尤其是我國的農民,在短時間內讓他們接受新鮮事物比較難。
近幾年,在一些企業的努力推動下,新型肥料市場有所增大,但是目前新型肥料施用仍然占很小一部分,且新型肥料應用主要集中收益相對較高的經濟作物上,新型肥料難以走進大田。常規肥料的技術成熟、市場穩定,新型肥料必須走差異化道路。認真做好市場拆分,根據作物種類、種植方式、耕種群體、市場趨勢等,對拆分出的目標市場充分調查,制定不同的產品類型和價格類型。
以環保、個性化、專用化為“賣點”,為客戶量身定做肥料。以高端產品做品牌、中端產品做利潤、低端產品做市場。中國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恰好為新型肥料提供個性化、專用化的服務提供了便利。
重視并認真解決新型肥料自身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一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一些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危害農民的利益。這就要求化肥行業強化自律,切實采取規范、保護、監督和管理措施。
二是一些企業急功近利,在新產品增效機理不清,添加物難以檢測、缺乏嚴格的農田應用試驗的情況下,過早投放市場,靠炒作開拓市場。
三是成本偏高。目前采用的包膜材料、緩釋劑、增效劑、生物調理劑等仍需要深入研究增效機理和對土壤、作物和農產品的安全性。篩選成本低、效果好的材料和添加物。要嚴格按照國家及行業產品標準組織生產。
楊春升說,盡管化肥工業整體上面臨著產業調整的巨大困難,但新型肥料是化肥工業調整發展的重要方向,是毋容置疑的,從肥料看,傳統化肥品種過剩,新型肥料市場并未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