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尿素價格創十年新低、下跌持續時間之長創歷史之最,但后期走勢依然不樂觀。
從國內需求看,六七月份是傳統意義上的尿素用肥高峰期。但近年來,高氮復合肥迅猛發展,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從而透支了其間的尿素需求,國內尿素的需求更加均衡。2012年和2013年尿素市場六七月份都延續了下跌的行情,說明玉米(2364, -5.00, -0.21%)追肥已經不值得期待。加之玉米追肥一般同天氣密切相關,即使緊缺,持續的時間也會很短,因此不足以形成對尿素價格的長久支撐。
從供應看,雖然國內尿素已經降到了絕大多數企業的成本線以下,但減產停產的企業依然不多,這意味著國內的尿素仍然在不斷地積累著過剩,問題更加嚴重。
尿素是需要走“群眾路線”的一個產品。從各種渠道收集的信息看,連續兩年的不景氣已經讓所有的經銷商遍體鱗傷,尿素產能過剩的觀點已經扎根經銷商于的心底。市場的信心需要通過賺錢效應來恢復。目前的情況下,再大的利好、再精明的炒作、再低的價格也很難引發經銷商群體抄底的行為。
從產業的周期看,率先進入去產能化周期的一銨、鋼鐵、純堿、煤炭等行業尚未完成去產能化過程,所以筆者斷言:相比這些行業,尿素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很難在短期內結束。
從出口看,今年旺季出口關稅的降低反而拉低了國際市場的價格,往年國際市場在中國旺季出口關稅期的高價格標桿表象消失。按照以前的旺季出口關稅政策,目前國際尿素市場的價格可能在350美元/噸以上,從而給七月出口帶來想象空間,支撐國內的信心,但目前實際的價格僅為300美元/噸左右,由此造成尿素集港行為更加理智,港口庫存為三年來最低,加大了國內的過剩壓力。貿易商在出口的手法上也多采取做空機制,從而形成了對國內價格的倒逼。今年出口關稅政策的降低也是引發國內尿素價格持續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國際市場價格的標桿消失)。
從流動性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保持了穩定,近期銀行六個月承兌的民間貼現率甚至降到了3%以下(低于基準利率),并沒有出現流動性緊張,這意味著企業的融資渠道仍然暢通。那么虧損就不會導致企業出局,產能過剩的問題就得不到解決。
不得不說,尿素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價格一跌再跌,行業整體虧損,另一方面經銷商信心喪失。現階段還有剛性需求的支撐,一旦到11月淡儲的時候,如果經銷商還延續這種心態,那么尿素生產企業日子會更難過。
到了尿素生產企業該考慮如何保證經銷商利益的時候了!否則,即使熬過了這個秋天,但很難熬過這個冬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