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gen)據主(zhu)(zhu)要病(bing)(bing)(bing)(bing)蟲(chong)(chong)(chong)近年(nian)(nian)發生(sheng)持點,結合(he)耕作制(zhi)度、田間殘(can)蟲(chong)(chong)(chong)基(ji)數以(yi)及中長期天氣預(yu)(yu)測等綜合(he)分析,預(yu)(yu)計2016年(nian)(nian)本市糧(liang)油(you)作物病(bing)(bing)(bing)(bing)蟲(chong)(chong)(chong)害(hai)總(zong)體發生(sheng)趨勢為中等偏重發生(sheng)程度。夏熟作物病(bing)(bing)(bing)(bing)蟲(chong)(chong)(chong)害(hai)以(yi)小麥(mai)(mai)赤霉病(bing)(bing)(bing)(bing)、小麥(mai)(mai)白(bai)粉(fen)病(bing)(bing)(bing)(bing)、黏蟲(chong)(chong)(chong)、蚜蟲(chong)(chong)(chong)、油(you)菜菌核(he)病(bing)(bing)(bing)(bing)為主(zhu)(zhu),發生(sheng)面(mian)積約200萬畝次;水稻(dao)(dao)(dao)(dao)蟲(chong)(chong)(chong)害(hai)以(yi)稻(dao)(dao)(dao)(dao)縱卷葉螟(ming)、褐飛(fei)虱(shi)、白(bai)背飛(fei)虱(shi)、灰(hui)飛(fei)虱(shi)、螟(ming)蟲(chong)(chong)(chong)為主(zhu)(zhu);水稻(dao)(dao)(dao)(dao)病(bing)(bing)(bing)(bing)害(hai)以(yi)紋(wen)枯病(bing)(bing)(bing)(bing)、稻(dao)(dao)(dao)(dao)瘟(wen)病(bing)(bing)(bing)(bing)、惡(e)苗病(bing)(bing)(bing)(bing)、稻(dao)(dao)(dao)(dao)曲病(bing)(bing)(bing)(bing)等為主(zhu)(zhu),水稻(dao)(dao)(dao)(dao)病(bing)(bing)(bing)(bing)蟲(chong)(chong)(chong)總(zong)計發生(sheng)面(mian)積約1980萬畝次。
一、夏熟作物病蟲
(一)發生趨勢預測
1、麥類赤霉病。預計小麥赤霉病為偏重發生,沿海地區大發生,大麥赤霉病為中等偏輕發生。總發生面積為50萬畝(其中小麥45.00萬畝、大麥5萬畝)。
2、小麥白粉病。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35.0萬畝。
3、麥蚜。中等發生,其中大麥為中等偏輕發生,小麥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為50萬畝。
4、麥田灰飛虱。偏輕發生,預計發生面積為30萬畝。
5、粘蟲。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為30萬畝。
6、油菜菌核病。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4.0萬畝。
(二)預測依據
1、品種抗性。根據近年來田間定案考查結果,全市主栽的小麥品種(揚麥158、揚麥11號、羅麥8號、揚麥16號等),大麥主栽品種(花22、花30、滬麥10號和滬麥16號)對赤霉病的抗性一般,特別揚麥系列,連續多年種植其對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均呈顯明顯下降趨勢。
2、蟲量及菌源基數。近幾年赤霉病發生普遍、發生程度較高,且由于推廣秸稈全量還田,為越冬菌源提供了有利條件,田間菌源充足。黏蟲越冬蟲源區面積加大,灰飛虱冬前殘蟲量保持低位狀態。
3、天氣。2016年春季雨水偏多,不僅有利于越冬代黏蟲遷入,也利于病害發生。本市4月上旬至5月上旬雨日及雨量偏多的概率大,對病蟲害特別是小麥赤霉病發生較為有利。
4、作物(wu)生育期及(ji)長勢。2015年(nian)“三秋(qiu)”期間多陰雨天氣,全市大小麥(mai)種植偏晚,生育期參差不齊,群體小,個(ge)體弱(ruo)抗病能力差。
二、水稻病蟲
(一)發生趨勢預測
1、稻縱卷葉螟。預計四(2)代偏輕發生,五(3)代和六(4)均為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20萬畝次。
2、螟蟲。預計二化螟為中等偏輕發生;大螟呈上升趨勢,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二化螟和大螟共發生面積約420萬畝次。
3、褐飛虱。預計偏重至大發生,發生面積400萬畝次。
4、白背飛虱。預計年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45萬畝次。
5、紋枯病。預計發生程度為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為145萬畝。
6、稻瘟病。預計中等發生,總體呈上升趨勢,發生面積約20萬畝。
7、稻曲病。預計發生程度中等發生,自然發生面積45.0萬畝。
8、惡苗病。預計發生程度中等偏重,發生面積145萬畝。
9、條紋葉枯病和灰飛虱。預計灰飛虱發生程度為偏輕,條紋葉枯病零星發生。灰飛虱自然發生面積約240萬畝。
(二)預測依據
1、病蟲基數。冬前基數調查, 二化螟畝殘蟲量215頭、大螟402頭與去年蟲量相近(2015年冬前二化螟畝蟲量169頭,大螟426頭)。稻瘟病發生面積和程度近年逐年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一些農戶、合作社自行引進小品種種植,雖然面積小,但發生程度重。稻曲病在部分品種上發生較重。
2、天氣與氣候。2015年4月份迅速加強的強厄爾尼諾事件在2015年11月達到峰值后至今還在延續,是195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歷史第二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在其影響下,2016年易出現汛期偏早、雨水偏多且降水不均現象,水稻“兩遷”害蟲集中降落風險大。后期天氣有利褐飛虱增值,褐飛虱大發生風險高。根據近30年氣象資料分析,水稻封行至灌漿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本市出現高溫、高濕天氣的概率很高,對紋枯病發生有利。
3、栽培及管理。當前栽培和防治措施對病蟲害的危害控制起到了積極作用。如,連續多年針對夏熟作物的掃殘防治,對于壓低灰飛虱基數和控制條紋葉枯病的發生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灰飛虱和條紋葉枯病自2010年以來發生和為害呈下降趨勢。
(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