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億美元游資炒石油“我們預計年底可以突破80美元。我想80美元不久便會突破,目前看來,沒有什么能夠阻止這一趨勢。” 韓小平是中國能源網CEO。他認為導致油價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還在于需求。據氣象學家預測,今年夏天比較熱,冬天則比較冷,對能源的需求自然高過往年。需求增加導致很多游資進入原油市場,而8月底9月初剛好進入國際原料油采購高峰期。早在2到3個月前,這些原先投資于IT和房產的錢,就開始進入原油市場。目前大概有8萬億美元游資進入。 鑫聯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發部分析師劉偉也認可投機者炒作的說法,不過他覺得突破70美元有些過頭。“現貨不可能漲那么快,10月份可能會出現回落。”他頗為謹慎地說。 劉偉認為未來的油價走勢還將與颶風概念有關系。因為颶風概念可以持續到11月才能結束,他覺得很難預測油價是不是能支撐到80美元或者如高盛預測的105美元,但持續上漲仍將是未來的趨勢。 短期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 韓小平和劉偉都不贊成夸大油價上漲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因為我們對能源的進口量只有6.5%,非常有限。即使是石油對外的依存度,實際上也沒有據說的1/3那么大,因為我們有一部分用于出口。”韓小平說。 劉偉認為,并沒有數據顯示伴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減慢。“現在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高油價的影響都還有限。”劉偉說,“不過,長期來說,肯定就會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 據商務部預測,我國今年全年將進口原油約1.3億噸,2005年我國原油進口總量將占全球原油貿易總額的6.8%左右。 期貨駕馭能力弱盡管專家認為高油價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但高油價背后折射出來的能源短缺是個一直困擾中國經濟的難題。 自1993年,我國凈進口原油1000萬噸,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后,2004年原油進口量突破了9000萬噸,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了35%。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當一國石油進口量占國內消費量的30%或者當一國的石油進口量超過5000萬噸時,國際石油市場的行情變化就會影響到該國的國民經濟運行,而當一國的石油進口量超過8000萬噸以后,就必須運用外交、經濟、軍事等手段來保證石油供應的安全。 “規避的首要辦法還是靠生產。”鑫國聯的劉偉說。他認為,向海外擴張,不失為一條合適的道路。像中石油、中石化的積極擴張就是個例子。國家要大力扶持大型石油公司“走出去”,支持其向上游產業投資和拓展。 另外一條解決的辦法是利(li)用期(qi)貨規(gui)避風險。由于目前我國原(yuan)油期(qi)貨與美國和新加(jia)坡等市場(chang)差距(ju)很(hen)(hen)大(da),我國流(liu)通機制不是很(hen)(hen)合(he)理,盡管每個產品(pin)都說要爭取成為定價中心,但實現(xian)很(hen)(hen)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