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焦化工產品供需狀況分析
//chinaqfs.com 2006-2-20 12:33:03
瀏覽:
|
|
|
煤焦油是煤高溫煉焦過程的副產物,約占煉焦干煤質量的4%,主要由芳香烴組成,是制備塑料、合成纖維、染料、合成橡膠、農藥、醫藥、耐高溫材料以及國防用品的寶貴原料。隨著我國焦炭工業和煤焦化工行業的發展,以煤焦油為核心的煤焦化工產品市場已經形成。 國外精細化程度較高 近年來,除中國、俄羅斯、東歐外,世界其他主要焦炭生產國受環保法規限制,焦炭產量明顯萎縮,煤焦油產量也大幅下降。2004年,世界(不包括中國)煤焦油產量約為1400萬t, 2005年將略有增長,新增部分主要來自我國。2004年,世界(不包括中國)煤焦油加工能力約在700萬t/a以上,主要分布在美國、日本、德國,2004年上述3國的加工能力分別為250萬t/a、180萬t/a、150萬t/a,煤焦油加工量分別為220萬t、180萬t、110萬t,預計2005年以上3國的煤焦油加工量基本與2004年持平,見表1。 國外發展煤焦化工主要有3種模式 (1)提取單體產品為主以德國呂特格公司為代表。該公司可從煤(煤焦油)中分離出400種產品,其中200多種已經產業化。日本住金化學公司可提取180多種產品,均已商業化。 (2)以瀝青深加工為主以日本三菱株式會社、美國Rilly公司、澳大利亞Koppars公司為代表。日本三菱生產的針狀焦、浸漬瀝青、碳纖維獨領市場,維持技術壟斷,高價出售產品。Rilly公司利用煤瀝青生產高級路面油、瀝青漆、屋面防漏材料等20余個產品。 國外煤焦化工已基本淘汰粗加工模式,大量焦化廠關閉,同時加大技術開發力度,通過進口煤焦油初級產品生產精細化工產品并出口,以獲得巨額利潤。德國煤化工技術儲備可供自身使用30年不落后。日本新日鐵從中國進口粗吡啶,生產精吡啶,再制成高效農藥“敵草快”,市場價格可達10萬美元/t。與我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南非也結合國情,引進技術,建立了完全可以與石油化工相抗衡的煤化工產業,年銷售額達72億美元,成為該國的支柱產業,煤焦化工產業在其中占具相當重要的位置。 國內產、需增長快 2004年我國生產焦炭2.09億t,約副產煤焦油835萬t,其中絕大部分為高溫煤焦油,煤焦油加工能力約420萬t/a。2005年1~8月,我國規模以上焦炭企業焦炭產量1.48億t,約副產煤焦油596萬t,同比增長28.43%。2005年我國新增煤焦油加工能力100萬t/a以上,總能力預計將超過530萬t/a,其中山西省新增煤焦油加工能力65萬t/a以上,總加工能力超過120萬t/a。我國主要煤焦油加工企業見表2。 國內正形成新一輪煤焦化工發展熱潮,外資也陸續進入該行業。截至2005年10月,各地擬、在建的10萬t/a以上煤焦油加工能力為215萬t/a,見表3。其中部分大型項目采用的技術較為先進,如山焦集團利用法國技術建設的30萬t/a裝置、山東海化集團采用日本JFE技術建設的30萬t/a裝置、山西宏特利用自有技術建設的25萬t/a(第2套)裝置等,與此同時,大部分小型項目還是采用我國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間歇蒸餾工藝。我國煤焦化工產品名義上有120種左右,實際能工業化生產的不足30種,與德國、日本等國差距很大。很多企業雖然加工能力增長較快,但精細化程度并未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偏弱。 市場供應趨緊 價格將震蕩走高 煤焦油供應和市場價格受焦炭、原油市場影響較大,2005年波動較大。2005年初,煤焦油價格曾一路走低,5月后,受原油價格等多方因素影響,煤焦油價格開始走出低谷,穩步上漲,8月份以后,受煤系燃料油消費陡增、價格高漲的影響,煤焦油供應日趨緊張,價格也隨之大幅上漲。9月1日,上海寶鋼化工有限公司等18家焦油加工企業在北京共商對策,以求聯合應對焦油市場的劇烈波動。11月份以后,隨著石油價格的回落,煤焦油價格已經有所回落,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也有所緩解。2004年7月~2005年12月主要媒焦化工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見圖1。 1.原油價格高漲提供支撐 由于原油產量及新增煉油能力不足,未來我國主要石化原料及成品油供應緊缺已成定局,價格也將維持高位。我國已對重質油加工給予高度重視,截至2005年底,除已完工的揚子石化160萬t/a重油加工項目外,我國還有至少14個延遲焦化項目正在或即將建設,其中規模在100萬t/a以上的有7個,總產能超過1400萬t/a,重油加氫等項目也層出不窮。重質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斷提高,使流入市場的重油資源大幅減少,其價格也持續攀升。重油資源的偏緊使煤焦油大量流入市場,而煤焦油基燃料油的熱值比重油低約4200kJ/kg,因此兩種燃料油基本按照一定的價格比例在市場流通。由于未來原油價格難以走低,而石油價位將決定重油的高價位,市場普遍認為,由于燃料油用途在煤焦油下游仍將占據主要地位,因此未來煤焦油價格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石油和重油價格的影響。 2.產量增長不足以滿足加工能力的迅速提高 2000~2005年,我國煤焦油產量年均增長約18%,而同期我國焦油加工項目連續上馬,焦油加工能力年均增速達20%以上。特別是2005年,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30萬t/a裝置、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25萬t/a(第2套)裝置、山西金堯焦化有限公司15萬t/a裝置、江西黑貓碳黑股份有限公司15萬t/a裝置等多套大型項目陸續開車,加之許多焦油加工廠擴能改造,煤焦油市場供應已開始緊張。 煤焦油產量增長主要取決于焦炭產量和焦油平均回收率的提高,下游市場對煤焦油產量影響甚小。我國已對鋼鐵行業進行宏觀調控,并通過提高準入門檻等措施對土焦、改良焦實行強制性淘汰,同時開始限制焦炭出口,焦炭產量增長已受到抑制。雖然大型機焦爐煉焦的推廣將有利于煤焦油回收率的提高,但煤焦油產量增幅仍將有所回落。如果煤焦化工市場持續走熱,則市場供應短缺的局面可能長期化。 需求結構變化大 1.煤瀝青的開發利用仍占主要地位 煤瀝青是煤焦油蒸餾的殘液,中溫瀝青產率約占煤焦油加工量的52%~56%。煤瀝青的加工利用水平決定著煤焦油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2004年我國煤瀝青表觀消費量166萬t,預計2005年將超過230萬t,增長將主要來自燃料油領域。2004年我國煤瀝青消費結構見表4。 長期以來,煤瀝青主要用于制備成型炭材料(炭素制品)的粘結劑,主要是電解鋁和電爐煉鋼用石墨電極領域,其次是金屬硅、黃磷、剛玉、硬質合金等領域。2004年我國電解鋁產量630萬t,消耗石墨陽極340萬t,間接消費煤瀝青約75萬t,電爐煉鋼消耗石墨電極36.8萬t,間接消費煤瀝青約11萬t。2005年我國電解鋁行業消費煤瀝青84.5萬t,電爐煉鋼約消耗12.5萬t。預計2005年炭素行業將消費煤瀝青130萬t。2004年我國出口煤瀝青約9萬t,預計2005年將超過14萬t。 2.工業萘供應總量增加,不會出現嚴重過剩 萘產率為焦油加工量的7%~9%。萘也可以從石油化工的乙烯焦油等重質油品中提取,但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經濟性,煤焦油提取萘均具有絕對優勢。全球工業用萘95%以上來源于煤焦油。 2005年我國萘(95N和精萘)產量約為45萬t,進口量11.15萬t(見表5),表觀消費量56.15萬t,2000~2005年年均增長率約15%,預計2010年產量將達60萬t,表觀消費量有望超過75萬t。萘在我國主要用來生產減水劑、精萘、苯酐及其他制品,分別約占總消費量的40%、30%、15%、15%。精萘主要用來生產染料中間體等精細化學品。歷史上,萘的主要消費方向曾多次變化。2000年以前,工業萘曾主要用來生產鄰苯二甲酸酐(苯酐),但2003年后,苯酐生產多改為以石油鄰二甲苯為原料。 市場普遍認為,如果工業萘價格繼續下降,當苯酐生產以工業萘為原料較鄰二甲苯更經濟時,工業萘的市場容量將可能會大幅增加,關鍵問題是如何使現有鄰二甲苯法裝置兼容工業萘原料,以盡量降低時間和資金投入,同時規避工藝切換期間工業萘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風險。2005年6月份,巴斯夫公司提出可以在對現有鄰二甲苯法裝置進行一些小改進,并使用其提供的配套催化劑基礎上,實現在同一套裝置上用工業萘和鄰二甲苯兩種原料生產苯酐,且兩種原料比例可在0~100%范圍內變化。目前,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采用該技術建設的4萬t/a裝置已開工,其他廠家也對該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 3.蒽油市場受重油市場影響大 蒽油在我國主要用于生產炭黑、燃料油或深加工提取蒽和咔唑等。比重占煤焦油質量的25%~28%。但如果在煤焦油加工過程中直接用蒽油組分和瀝青組分生產燃料油,就不會產生蒽油和煤瀝青產品,因此蒽油產量與煤瀝青產量高度相關。作為煤系燃料油的主要調配油之一,重油價格對蒽油價格影響較大,但隨著各種替代燃料的逐步開發,煤系燃料油需求將在快速升高后緩慢回落。蒽油未來用于精細化工用途的比重將明顯擴大,其價格也取決于下游精細化工產品市場的走勢。預計短時間內,蒽油價格將以穩中趨漲為主。 4.煤系燃料油須冷靜關注 燃料用途已成為煤焦油最重要的下游之一,并在建筑(玻璃、陶瓷)、冶金和耐火材料等領域越來越多的替代重油,需求量增長迅猛,僅張家港玻璃廠一家企業每年就消費煤系燃料油20萬t。預計2005年用于煤系燃料油比例約可占煤焦油制品的32%,總量達到 150 萬t。 煤系燃料油生產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煤焦油直接與其他產品調配,二是用煤瀝青與雜酚油調配,均需消耗大量的焦油資源。如直接用焦油蒸餾生產燃料油,其產率約為80%,則競爭優勢更不明顯。另外,如果煤系燃料油產量一味放大,企業圍繞原料和市場的競爭將更趨激烈,可能會對行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005年9月20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向國家發改委緊急呼吁,建議取消煤焦油、蒽油13%出口退稅政策,限制或禁止煤焦油、蒽油出口。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應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盡快制定相應法律,禁止或限制煤焦油直接作為燃料使用,以緩解煤焦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并切實推進產業升級。 5.精細化工產品開發前景光明 煤焦油組分超過1萬種,含量大于1%的物質不超過10種,絕大部分煤焦化工產品難以替代,且含量較少。如蒽、苊、芘等物質90%以上需從煤焦油中提煉,咔唑、喹啉等幾乎100%來自煤焦油,這些產品長期供不應求,價格高昂,開發前景十分光明。 目前,我國煤焦精細化工已基本形成以萘系列以及咔唑、喹啉等產品為主的產業化基礎,產品出口美國、日本及歐洲。我國科協已計劃在2010年以前,通過技術開發使100種煤焦精細化學品實現產業化。中科院煤化所等單位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在碳纖維、針狀焦、UHP石墨電極開發方面已有所突破,為今后的煤焦精細化工產業化打下了良好基礎。 |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