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還沒有一個農資連鎖企業敢說自己已經從探索中走出來。我們回顧農資企業走過的連鎖經營之路,要從更多的教訓中得到思索與啟示。目前,農資連鎖的主要困惑表現在三個方面:
重視經營網點建設,忽視網絡體系運作。許多農產品和農資連鎖經營企業,都把戰略重點和主要目標集中在擴大網絡規模,擴大連鎖店數,爭取更大的市場銷售份額上;或者希望依賴于一個“品牌名稱”就認為可以發展連鎖經營了。這種思路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量”的擴大并不代表“質”的變化。并不是投資建成了多少個連鎖店,就認為是形成連鎖經營網絡了。連鎖經營不是簡單的連接與聯合,而是要通過供應、物流、管理、營銷、市場以及資金等多個環節,形成一個有序暢通的經營鏈條。
重視連鎖經營的業態形式,忽視連鎖經營的整體功能。在發展連鎖經營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很重視應用“五統一”的業態形式,而忽視連鎖經營是一個整體。
在組織結構上,出于防范管理風險考慮,片面重視發展直營店,忽視加盟店,那么在沒有銀行等融資渠道提供有力支持的情況下,勢必失去后續發展動力。
在標準的執行上,圖快圖大,只重視外在統一形式的招牌式連鎖,忽視內在統一標準和規則的統一執行這個核心,忽視對標準和規則在連鎖經營體系內實施細節的監控,為以后真正做強做大埋下隱患。
在農資連鎖經營中,“五統一”業態形式雖然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農村市場的實際操作,除統一標識、統一形象等會帶來實際效果外,統一配送的僵化實施,易造成大物流與小物流頻繁轉換,車輛空駛率增加,運營成本上升。
另外,目前我國農產品生產高度分散和農資生產高集中的特性,也使本身沒有上游貨源基礎的連鎖經營企業堅持統一采購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凡此種種,連鎖經營規模越大,潛在的風險就會越大,最終導致整個連鎖經營體系斷裂,引發物流、資金流和人員的失控。
經營模式偏重于照抄照搬,缺乏提升應變市場的專業化能力。不少企業缺乏適應農資經營特點的本地化。單憑自身力量建網布點,單靠自身人力去管理與運營,經營模式單一,不善于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不善于與不同區域的經銷商、分銷商進行有效嫁接,共同合作,致使連鎖經營橫不能連片,豎不能連線。
還有的企業把城市大賣場、日用百貨超市、家電連鎖、便民店等經營業態機械照抄照搬,背離廣大農村分布廣、跨距大、市場散、農資購買和農產品上市集中、購買力有限這些基本特性,結果套搬的經營模式肯定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