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各地測報站測報,今年我市一代螟蟲以二化螟為主,部分地方大螟的量有所上升,各地發生量不平衡,預計全市為中等—中偏重,部分地方大發生。
一、發生期
大部分地區今年一代二化螟發生期要早于去年。根據各地稻樁剝查,蛾子羽化高峰的主峰將出現在5月中旬—下旬。部分地方燈下已經出現蛾峰,如象山測區5月9日與5月17日出現蛾峰,蛾量分別為266頭和576頭,珠溪測報點5月17日出現特大蛾峰,日誘蛾量為1744頭。鄞州區燈下蛾子前峰出現在5月18日,蛾量為90只,主峰將出現在5月24日左右。奉化西塢5月16日出現蛾高峰,蛾量為16頭;莼湖5月17日出現蛾高峰,蛾量為38只。預計5月下旬后期、6月上旬部分地方還將有尾峰出現。
二、發生量
全市總體一代螟蟲的越冬殘留量接近去年。根據余姚、鄞州、象山、奉化、江北、鎮海等地調查,今年全市一代螟蟲冬后殘留蟲量加權平均為3338.7條/畝,其中二化螟3113.2條/畝,占93.2%,大螟225.5條/畝,占6.8%(去年3184.4條/畝,其中二化螟3040.2條,占95.5%,大螟144.2條,占4.5%)。大螟的比例進一步上升。余姚、鎮海等地的殘留量較去年有所減少。
據象山測報站5月19日調查,丹西直播稻枯鞘團140團/畝(60-200),東陳直直播稻枯鞘團290團/畝(240-360),珠溪直播稻重發田枯鞘團600團/畝、另有卵塊300塊/畝。奉化測報站5月22日西塢調查,機插田叢枯鞘率為5.5%,株枯鞘率為1.06%,卵塊170塊/畝;拋秧田叢枯鞘率為5.0%(1—11),株枯鞘率為1.81%(0.55—3.17)。鄞州區5月22日觀測區調查,平均卵量278塊/畝(133-500),株枯鞘率0.32%(0.17-0.62)。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田間的卵量將進一步上升。
三、防治意見
今年一代螟蟲蟲情復雜,地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各地植保部門要認真做好當地螟蟲的監測工作,加強田間調查,及時掌握螟蟲發生動態,并根據“狠抓一代壓基數”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地做好一代二化螟的指導防治工作,為全年的螟蟲防治工作打下基礎。具體意見為:
1、防治對象:全市所有的早稻田。同時要做好單季晚稻的秧田和茭白、玉米、甘蔗田的二化螟防治。
2、防治時間:各地要根據當地蟲情,在5月下旬—6月上旬開展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并于第一次防治后7—10天進行第二次防治。
3、防治藥劑:在大螟發生較嚴重的地區,建議使用銳勁特與其他藥劑的混配制劑。同時要加強藥后田水管理,避免對蝦、蟹、魚、蜜蜂等中毒事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