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首頁 >> 信息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國內化肥市場每日走勢評述
國內尿素市場動態簡報
中國煤炭中長期供需分析與預測
//chinaqfs.com 2004-12-27 21:41:35 信息來源:中經網 瀏覽:

摘 要 分析了我國煤炭消費狀況、變化特點和當前煤炭需求增長迅猛、供應緊
    張的原因,用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法和主要耗煤部門測算法預測了國內煤炭需求,并對
    全國現有和在建煤礦供應能力作了調查分析。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做出了2004
    ~2020年全國煤炭供需預測結論。
    
      關鍵詞 消費需求 供應預測 煤炭產量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長期以來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構成中均占2
    /3以上。我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以煤為主的能源供應格
    局難以改變.上世紀末的20年,我國煤炭工業快速穩步發展,累計生產煤炭200
    多億t,保障了國民經濟前兩步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
    
      根據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
    值較2000年翻兩番,也即2001~2020年GDP年均增速達到7.2%左
    右。生產多少煤炭才能保證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針對這_問題,我們對2004~
    2020年煤炭需求進行了預測。
    
      1 我國煤炭消費狀況及變化特點分析
    
      1.1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
    
      200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為16.7億t,其中國內煤炭消費量15.9億t
    ,凈出口8000萬t。在國內煤炭消費中,電力用煤8.5億t,占53.5%;
    鋼鐵1.8億t,占11.3%;建材1.7億t,占10.7%;化工0.8億t
    ,占5.0%;生活和其他用煤3.1億t,占19.5%。預計2004年全國煤
    炭消費量將達到18.5億t,其中國內消費17.7億t,凈出口8000萬t。
    全國煤炭消費量比2003年增加1.8億t,其中電力用煤增加1.3億t,鋼鐵
    工業用煤增加3000萬t,建材工業水泥用煤增加1000萬t,煤炭進出口基本
    與去年持平。
    
      1.2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占據主要地位,但比重逐步下降
    
      20世紀50年代煤炭占消費構成90%以上;60年代后,隨著石油產量的增
    加,石油消費比重迅速上升,煤炭消費比重由1960年的93.9%下降到198
    0年的72.2%;80年代以后,煤炭消費比重又開始上升,1990年上升到7
    6.2%;進入90年代,我國調整了過去自我平衡的能源政策,積極參與國際能源
    市場,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鼓勵煤炭出口,拉開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優
    化的序幕,煤炭在﹁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下降,由1990年的75.8%下降
    到2003年的67.1%。
    
       1.3 煤炭消費快速增長,隨國民經濟發展呈周期性波動
    
      國內煤炭消費從1980年的6.1億t增加到2003年的15.9億t,平
    均每年增加近4500萬t,年均增長率4.3%。從1982年開展煤炭出口業務
    以來,出口量已由當年的644萬t增加到2003年的9388萬t,平均每年增
    加400多萬t。改革開放以來,煤炭消費增長經歷了周期性波動,出現了2次負增
    長。目前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特別是2002~2003年,煤炭消費迅猛增長
    ,煤炭市場供不應求。
    
      1.4 國內煤炭消費向電力、建材、冶金和化工等4個主要耗煤行業集中,居
    民生活用煤逐步下降
    
      2003年四大主要耗煤行業累計消費煤炭12.8億t,較1985年的3.
    7億t凈增9.1億t;占全國煤炭消費量的比重也由1985年的45.3%上升
    到2003年的80.5%,特別是發電及供熱用煤增長速度快、幅度大,年均增長
    8.8%。居民生活用煤量呈下降趨勢,占全國煤炭消費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
    20.7%下降到2003年的4.2%。
    
       1.5 對當前煤炭需求增長迅猛和供應緊張原因的分析
    
      一是國民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周期,煤炭需求強勁,其中2001~200
    3年電煤和鋼鐵工業用煤累計增長了3.2億t。二是在應對1997~2000年
    國內能源過剩時,采取了擴大內需的能源政策,在改造電網、鼓勵擴大用電的同時,
    興建了一大批高耗能項目,這些政策措施如今開始發揮作用。三是1998~200
    2年我國連續5年沒有開工建設新礦井,煤礦生產能力投入不足,“關井壓產”政策
    和煤礦安全監管力度加大,鄉鎮煤礦擴張受到一定制約,致使當前煤炭產量增長速度
    跟不上煤炭消費增長速度。四是煤炭質量對煤炭消費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當煤炭市場
    供大于求時,煤炭的發熱量就高;當煤炭市場供不應求時,煤炭的發熱量就低。分析
    歷年發電用煤的發熱量時,發現全國發電用煤發熱量最高時超過5100kcal/
    kg,最低時不足4500kcal/kg ,僅此一項就對我國煤炭消費影響1.
    5~2.0億t,因此,目前國內煤炭市場存在“泡沫”成分。五是目前煤炭增長是
    周期性和恢復性的,不可能如此長期下去。從歷史的觀點看,從1980~1996
    年的16年間,我國煤炭產量從6.1億t增長到14億t,年均增加近5000萬
    t;而從1996~2003年,煤炭產量由14億t增長到16.7億t,年均增
    加只有4000萬t,如果2004年產量達到18.5億t,那么從1996~2
    004年煤炭產量年均增長量也在5000萬t左右,同1980~1996年的年
    均增長量持平。
    
      2 全國煤炭需求預測
    
      2.1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法預測國內煤炭需求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是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
    ,是能源需求預測的重要參數。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法是通過分析總結歷史的經濟增長
    與能源消費增長的關系(彈性系數),推測未來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并通過對經濟
    發展速度的預測,得到預測期內能源需求增長速度,求出能源需求量。
    
      根據黨的十六大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
    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由此預計國民經濟發展速度2004~2010年期間
    為7.5%,2010~2020年期間為7%。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工業化中
    期(即重化工業時期),該時期的主要特征是經濟發展加速,城鎮化步伐加快,大規
    模基礎建設層次升級,對鋼鐵、電力、汽車、石化等重化工產品需求猛增,這些勢必
    帶動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長。預測2004~2010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按0.7
    考慮; 2010~2020年按0.4考慮。據此推算:能源消費增長速度200
    4~2010年為5.25%,2010~2020年期間為2.8%。以200
    3年一次能源消費量16.78億t標煤為基數,預測能源需求量2010年24億
    t標煤,2020年31.6億t標煤。
    
      據有關行業部門的預測分析匯總,2010年、2020年石油、天然氣、水電
    和核電等其他新能源的可供量折合成標準煤分別為8.8億t、14億t。由此,
    用一次能源需求預測量減掉石油、天然氣、水電和核電、其他新能源的預測可供量,
    即為國內煤炭需求量。2010年國內煤炭需求量為14.9億t標準煤,折合煤炭
    20.9億t;2020年國內煤炭需求量為17.6億t標準煤,折合煤炭24.
    6億t。
    
      2.2 主要耗煤部門測算法預測國內煤炭需求
    
      煤炭需求預測的方法很多,但經過煤炭行業規劃研究部門多年的實踐總結,認為
    主要耗煤部門法(主要耗煤行業法)較適合于我國的情況。電力、冶金、建材和化學
    工業等是我國的主要耗煤部門,其耗煤量在煤炭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很大,并且其產
    品產量增長、單位煤耗和節能技術進步趨勢等都比較明確,將其作為煤炭需求預測的
    主要依據較為準確。
    
      2.2.1 電力工業用煤需求預測
    
       國內外煤炭加工利用的經驗表明,燃煤發電是煤炭消費的主要方面,發達國家
    一般都占其煤炭消費總量的80%以上,目前美國發電用煤占93%,比我國53%
    高出40個百分點,說明我國發電用煤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我國燃煤發電同水電和核
    電相比,具有燃料供應充足、投資省、建設周期短、發電成本低等優點;同燃氣發電
    相比,單位建設投資提高不到10%,但燃料成本在華東地區僅0.15元/kWh
    ,即使增加脫硫處理,燃料成本也僅0.17元/kWh,而燃氣發電的燃料成本至
    少需要0.30元/kWh。因此在預測期內燃煤發電仍然有較大的增長。
    
      2003年,全國裝機容量3.91億kW,其中煤電2.9億kW;全國發電
    量1.91萬億kWh,其中煤電1.58萬億kWh,全年發電和供熱用煤為8.
    5億t。
    
      近年來由于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產品產量的突出增長的拉動,發電量增
    長速度很快,2000~2004年電力彈性系數都在1以上,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
    ,將逐步回落到正常發展水平。從長遠發展看,電力彈性系數應在0.8左右。預測
    火電發電量2005年增長速度為10%,“十一五”為6%,2010~2020
    年為3%左右。
    
      根據有關材料,預測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煤電機組裝機容量分
    別達到3.31億kW、4.45億kW和6.23億kW,煤電發電量分別為2萬
    億kWh、2.67萬億kWh和3.5萬億kWh。隨著新增發電機組大型化,供
    電煤耗將逐步下降。預測電力工業用煤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分別為
    10.8億t、13.5億t和17億t。
    
      2.2.2 鋼鐵工業用煤需求預測
    
      在鋼鐵行業能源消費中煤炭占70%左右,主要是煉焦用煤、燃料煤和高爐噴吹
    用煤。2003年全國生鐵產量2億t,全年消費煤炭1.8億t。
    
      隨著鋼鐵企業對工業鍋爐余熱利用程度的提高,預計未來燃料用煤增加不多。根
    據有關規劃材料分析,未來10年我國鋼鐵產量增長仍然強勁,預測2020年我國
    生鐵產量將達到3億t左右。隨著我國鋼鐵工業通過采取提高連鑄比、爐型大型化等
    技術進步和節能措施,單位產品能耗將逐步下降,盡管鋼鐵產量增長較大,但煤耗總
    量增長不大,預測2005年鋼鐵工業煤炭需求量為2.3億t,考慮節能因素,預
    測2010年用煤量維持在2005年底2.3億t水平,2020年為2.2億t
    。
    
      2.2.3 建材工業煤炭需求預測
    
      2003年建材行業煤炭消耗1.7億t,其中水泥耗煤約1.2億t,實心泥
    土磚耗煤3600萬t左右,兩項合計占建材行業耗煤的92%。
    
      目前,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僅1億多噸,其余均為落后工藝,使得我國生產水
    泥的平均能耗比比國際先進水平高近50%,節能潛力很大。預測噸水泥煤耗將有目
    前的150kg分別下降到2010年、2020年120kg、110kg。20
    03年我國水泥產量8.62億t,據有關行業材料預測,2005年、2010年
    和2020年全國水泥產量分別為9.5億t、11億t和12億t,2010年以
    后水泥用煤逐步下降。
    
      預測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建材工業煤炭需求量分別為2億t、
    2億t和1.8億t。
    
      2.2.4 化學工業煤炭需求預測
    
      化工用煤包括氮肥廠生產合成氨使用的無煙塊煤,以及供?鵲仁褂玫娜劑廈海
    昀疵禾肯蚜課衷?8000萬t左右。據預測,未來以煤為原料的氮肥增長緩
    慢,考慮節能因素,煤炭需求不會增加。隨著鍋爐熱蒸汽的利用程度提高,燃料煤也
    不會增長。
    
      煤炭液化和煤制醇等替代液體燃料將是未來化學工業煤炭需求的增長點,但不確
    定因素較多,考慮這一因素,預測化工行業煤炭需求2005年、2010年和20
    20年分別為8500萬t、9000萬t和14000萬t。
    
       2.2.5 民用煤需求預測
    
      2003年居民生活用煤6700萬t,隨著城市化比重提高,環境保護的要求
    ,居民生活用能結構將逐步向電、氣、熱等能源轉變,用煤量將逐步減少。預測煤炭
    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分別為6000萬t、5000萬t和400
    0萬t。
    
      2.2.6 其他用煤需求預測
    
      2003年其他用煤總量在2.4億t左右,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第一產業
    、建筑業、交通運輸及餐飲業,目前年消耗煤炭約4000萬t左右;二是采掘業用
    煤(包括洗選損耗)約1億t左右;三是制造業用煤(除了電力、鋼鐵、建材、化工
    用煤),年消耗煤炭約8000萬t左右。隨著煤炭向電力轉化比重的提高,其他用
    煤總量呈逐步下降的趨勢。預測2005年、2010年、2020年煤炭需求量分
    別為2.25億t、2億t和1.4億t。
    
      根據對電力、鋼鐵、建材、化工、民用、其它用煤各部門煤炭需求預測,加總后
    得出國內煤炭需求量為:2005年18.7億t,2010年為21.2億t,2
    020年為24.2億t。
    
      2.3 煤炭進出口預測
    
      2001年和2002年我國煤炭出口分別達9012萬t和8384萬t,2
    003年我國煤炭出口創歷史新高,達9388萬t。我國貧油富煤,進口石油、天
    然氣等優質能源,適度出口煤炭是合理的,應鞏固我國煤炭出口市場,使煤炭出口量
    保持在9000萬t左右。東南沿海一帶也可考慮進口一些優質煤炭,年進口量10
    00萬t左右。
    
      2.4 煤炭需求預測結論
    
      2.4.1 煤炭需求量測算
    
      表1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法和主要耗煤部門法預測國內煤炭需求量結果對比(略
    )
    
      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全國煤炭需求量分別為19.5億t、2
    2億t和25億t。以上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法和主要耗煤部門法兩種方法預測國內煤
    炭需求的結果比較接近(見表1、表2)。
    
      推薦主要耗煤部門測算法預測方案為:2005年18.7億t,2010年2
    1.2億t,2020年24.2億t。加上煤炭凈出口,2005年、2010年
    和2020年全國煤炭需求量分別為19.5億t、22億t和25億t。
    
      表2 主要耗煤行業煤炭需求及進出口預測(略)
    
      2.4.2 到2020年電力工業用煤仍然是拉動國內煤炭消費增長的主要因
    素
    
      預測的電力行業用煤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分別為9.8億t、
    13.5億t和17億t,分別比2003年增加2.3億t、5億t和8.5億t
    ,分別占同期全國煤炭需求增長量的82%、94%和102%。電力行業用煤占全
    國煤炭消費的比重將由2003年的53%提高到2020年的68%,但仍低于發
    達國家。
    
      2.4.3 到2020年煤炭仍處于主導地位
    
      預測期內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呈緩慢下降的趨勢,由2003年的67%
    下降到2020年的55%左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特點和經濟發展階段
    決定了煤炭仍是我國的主要能源。
    
       2.4.4 節能降耗措施的落實和優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對煤炭消費量影響很
    大
    
      主要耗煤行業的發電、鋼鐵、建材和化工以及其他行業煤炭需求的預測,是充分
    考慮了技術進步帶來的節能因素,如節能達不到預期效果,預測期內煤炭需求量將更
    大。
    
      預測2020年水電、氣電、核電三項之和的裝機容量將達到3.62億kW,
    比2003年增加2.5億kW,替代煤炭消費3.5億t。如果水電、氣電及核電
    的發展目標在預測期內不能實現,煤電占所占比重還要提高,相應的煤炭消費量要增
    大。
    
      3 全國現有和在建煤礦供應能力分析
    
      根據2003年底全國現有國有煤礦供應能力和在建國有煤礦設計能力,通過有
    關資料分析未來十幾年現有國有煤礦的衰老報廢和在建國有煤礦的投產等情況,判斷
    2004~2020年現有國有煤礦和在建國有煤礦供應能力增減趨勢,并對鄉鎮煤
    礦提出產量調控目標,從而得出全國現有和在建煤礦2005年、2010年和20
    20年煤炭供應能力。
    
      3.1 2003年現有煤礦數和生產能力
    
      2003年全國共有各類煤礦2.8萬處,其中,國有煤礦3000處,鄉鎮煤
    礦2.5萬處。生產煤炭16.7億t,其中,國有煤礦11.2億t,占全國
    煤炭產量的67%;鄉鎮煤礦5.5億t,占全國煤炭產量的33%。
    
      3.1.1 國有煤礦
    
      通過重點調查研究分析,2003年國有煤礦的估算生產能力為10.9億t/
    a。其中國有重點煤礦8.1億t/a,國有地方煤礦2.8億t/a。
    
      3.1.2 鄉鎮煤礦
    
      煤炭管理部門從來沒有核定過鄉鎮煤礦的生產能力,由于其生產能力不穩定,一
    般都以實際產量作為鄉鎮煤礦的生產水平。目前通過專項整治的鄉鎮煤礦2.5萬多
    處,生產能力6億t左右。
    
      綜上所述,2003年全國現有煤礦的生產能力為16.9億t左右。
    
      3.2現有國有煤礦生產能力趨勢分析
    
      3.2.1 國有重點煤礦
    
      經過對2003年底現有國有重點煤礦資源和生產狀況分析,預計2005年、
    2010年和2020年供應能力分別為8.2億t、7.8億t和7.1億t。
    
      3.2.2 國有地方煤礦
    
      預計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國有地方煤礦供應能力分別為2.8
    億t、2.7億t和2.4億t。根據以上分析,2005年、2010年和20
    20年國有煤礦供應能力分別為11億t、10.5億t和9.5億t。
    
      3.3 在建國有煤礦投產情況分析
    
      據有關材料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全國在建國有煤礦規模為2.5億t。
    預測在建煤礦投產后,2005年供應能力為1.5億t,2010年和2020年
    均為2.5億t。
    
      3.4 鄉鎮煤礦供應能力分析
    
      目前煤炭市場供不應求,煤炭產量和生產能力基本一致。2003年底全國鄉鎮
    煤礦在建規模1.8億t,由于鄉鎮煤礦建設周期和服務年限都較短,生產能力不穩
    定,衰老報廢規模大,新投產能力和報廢能力基本相抵,預計2010年前鄉鎮煤礦
    產量將維持在6億t左右。2020年鄉鎮煤礦的產量調控到3.2億t。
    
      3.5 現有和在建煤礦供應能力分析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 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全國現有煤礦和在建煤
    礦的供應能力分別為18.5 億t、19.0億t和15億t。詳見表3。
    
      表3 現有和在建煤礦供應能力預測
    
      (略)
    
      4 2004~2020年全國煤炭供需預測結論
    
      根據煤炭需求預測以及2003年底全國現有和在建煤礦供應能力的分析得出,
    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全國煤炭需求量和分析的煤炭供應量分別有1
    億t、3億t和10億t左右的缺口。因此,2005年、2010年和2020年
    全國需要規劃新增產能1億t、3億t和10億t,以實現煤炭的產需平衡。詳見表
    4。
    
      在2005年煤炭供需出現缺口的情況下,煤炭供應緊張,煤價上漲,將刺激國
    有煤礦加快擴建和技術改造增加產量,特別是鄉鎮煤礦產量增長幅度會更大,估計雖
    然煤炭供應緊張,但仍可基本滿足需求。鄉鎮煤礦增產將要付出資源浪費、人員傷亡
    和環境破壞的代價,對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表4 2004~2020年全國規劃新增產能 (略)
    
      5 煤炭的地區平衡和運輸量預測
    
      5.1 煤炭的地區平衡
    
      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費重心在東南部,從而形成了“北煤
    南運、西煤東調”的格局。晉陜蒙的煤炭主要調往華東、中南、京津冀和東北地區以
    及用于出口,貴州煤炭主要調往湖南、廣西等地。
    
      5.2 “三西”煤炭外運
    
      2004~2020年,“三西”(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地區仍是我國煤
    炭主要調出區,為保證今后“三西”地區煤炭調出量的增加,需要相應增加煤炭鐵路
    運輸能力。按照鐵路部門規劃安排的煤炭運輸量,基本可以滿足“三西”煤炭調出量
    。
    
      5.3 建議適當增大鐵路和水運運力
    
      從以上煤炭外運量和鐵路煤炭外運能力來看,各時期兩者基本一致,外運能力沒
    有多少富余量。因此建議,應適當增加鐵路和水運能力,留有一定備用系數,主要基
    于以下兩方面考慮:一是經濟發展的波動性,如2002年以來的煤運緊張局面。二
    是煤炭需求量預測是充分考慮技術進步、節能、清潔優質能源的供應量等因素。一旦
    這些預期目標不能實現,煤炭需求將增大、外運量增加,現規劃的運力將不能滿足要
    求。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

相關信息
·中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必須面對并跨過四道坎 (2006-9-22)
·專家認為中國應該大力發展液化天然氣以緩解能源緊張 (2006-9-22)
·山西省實施煤炭資源整合 壓減和關閉824座煤礦 (2006-9-20)
·國際油價為何越來越難以預測 (2006-9-4)
·石化行業07年將進入行業“周期低迷”? (2006-9-4)
·磷化工 行業面臨向上拐點 (2006-8-29)
·山西煤化工的五項競爭優勢 (2006-8-23)
·山西省將在2010年前降低煤炭和焦炭產量年增長 (2006-8-15)
·中國生產資料價格結束連續上漲局面 (2006-8-10)
·煤炭生產向百強企業集中 (2006-8-9)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