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2日,國家發改委聯合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嚴格執行化肥價格政策提醒會”。會上,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重申了國家各項化肥價格政策規定,提醒告誡所有化肥生產企業,要樹立大局意識,承擔社會責任,這次會議無疑是發改委在大檢查之前,為化肥行業打下的一劑“預防針”。   在記者采訪中,大多數企業對于國家加大對化肥行業的調控干預力度表示理解,并紛紛響應國家政策,從企業自身做起穩定化肥價格。   目前,國內化肥生產企業普遍面臨成本上漲壓力。尿素生產企業的最高限價,系2004年制定,2005年出臺的。從那時至今,每噸尿素生產成本約上升了200元。小型煤頭尿素企業,用煤主要依靠計劃外采購,生產成本隨煤價高漲而不斷攀高。氣頭尿素企業,計劃內用氣數量受到限制,不斷減少。即使中央管理的大型企業,氣頭尿素的用氣保障程度并不樂觀。四川等省天然氣管理部門明確提出,尿素企業的計劃內用氣每年要削減20%。   氮肥協會秘書長劉淑蘭說,“降價支農,多數肥料企業認為這是企業的責任,堅決貫徹政府的政策決定。但是,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很大,在原料保障、運輸優惠等方面,希望政府能盡量扶植生產企業。”   云天化天盟農資連鎖市場部副部長王家富說,“生產原料漲價,運輸費用漲價,云天化面對的成本壓力明顯增高。但是,作為企業,我們要承擔起維護價格穩定,維護農業生產穩定的社會責任。在此次化肥價格政策提醒會上,云天化帶頭表態,擁護政府加強價格監管的舉措。”   穩定市場需要“兩條腿”走路   國家價格干預剛剛啟動,就在全社會引起關于市場與政策的爭議,有關專家表示,在當前中國的現實情況之下,穩定市場必須堅持市場規律與政策調控“兩條腿”走路,當前國家的價格干預是以《價格法》為基礎,更重要的是符合民生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在關系九億農民的化肥行業,更是如此。   初步統計,納入發改委價格監管的氮肥企業,約占中國尿素年產量的20%多。此次價格專項檢查,到底能起到多大功效?   遼寧華錦集團副總經理張海健呼吁,國家在價格監管的過程中一定要全過程落實,既要抓生產企業,也要抓好流通環節,更要抓好終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化肥市場的穩定。   廣西富滿地農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謹紅認為,國家政策在導向上是完全正確的,關鍵是一定要落實。目前,國家淡儲為化肥供應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運輸問題將成為影響明年春耕的重要因素,希望國家能全面考慮影響化肥市場的各個方面。   河北金橋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東橋表示,國家價格干預對于穩定化肥市場必將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化肥限價只是限住了大企業,中小企業如何監管,這也需要政府通盤考慮,否則,未來的市場秩序將面臨嚴峻考驗。   多家企業表示,當前化肥價格的焦點已經不僅僅是尿素,“超歷史高價”的磷銨和鉀肥產業應該成為國家價格干預的重要對象,從市場來看,供求關系是主因,但是許多企業“跟風漲”也是推高化肥價格的原因之一。有專家表示,從當前的國內市場來看,化肥出口關稅政策仍有很大的上調空間,如果能在限制出口方面繼續加大力度,對于調控和穩定國內化肥市場將會起到巨大作用。   春節來臨,保持物價不漲將是政府送給老百姓的“新年厚禮”,對于九億農民,如果今年春耕能買到低價的好肥料,這也將是政府送給他們的春天禮物。 摘錄自中華合作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