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堅決擁護并嚴格執行國家化肥限價政策,同時也希望國家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督促有關部門切實落實國家給予化肥企業的優惠政策,讓企業能維持正常生產,以便生產出更多優質化肥,支持農業生產。另外,希望國家在對企業實施限價的同時,根據生產成本增加和限價損益,對列入國家或省級限價銷售的化肥企業給予適當補貼。'河南中原大化集團副總經理劉進修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劉進修談到,氣頭化肥企業表面上享受著計劃內天然氣價格優惠,目前化肥生產用氣價格尚不足其他工業用氣價格的一半,好像占了便宜。但實際上,眾多氣頭企業近幾年都在'忍饑挨餓'。以中原大化為例,公司正常生產所需天然氣約3.8億~4億立方米/年,但自2005年以來,計劃內天然氣一直不足2.4億立方米/年,僅相當于需求量的60%。從去年11月至今,供氣量更只有48萬~50萬立方米/日,僅相當于日需求量的40%。雖然我們也想利用計劃外天然氣作為補充,但目前工業用氣價格高達1.5~1.85元/立方米,按每噸合成氨消耗1000立方米天然氣和每噸尿素消耗576噸合成氨計算,每噸尿素僅天然氣成本就超過1000元,完全成本則超過1750元/噸,再依1725元/噸銷售,企業豈不全面虧損? 因此,劉進修提出,政府應在實施限價的同時,根據生產成本增加和限價損益,對列入國家或省級限價銷售的化肥企業給予適當補貼。這類企業數量雖少,但產能和產量較大,對全國的化肥供應和價格水平具有決定性影響。國家對這些企業限價并補貼后,不僅能促進國內化肥生產供應,抑制化肥價格大幅波動,保護農民利益,還能保障化肥行業的整體利益。'目前陜西省已在全國率先對化肥企業進行政府直補,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其他省份或國家有關部門不妨借鑒并推廣一下。'劉進修建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