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農資漲價經銷商會賺個盆滿缽滿,可是青州市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孚龍經銷部的王彥波經理卻笑得有點勉強:“可以說我們這些基層經銷商是在苦苦堅持。”
王經理從2001年開始做農資批發生意,至今已經八個年頭了,他的農資店在當地也算是比較大的一家了,農忙的時候每個月的銷售量都在二三百噸,現在他主要從事復合肥和鉀肥生意。
“農資產品合理漲價對我們經銷商是有好處的,但是像現在這樣大幅度的漲價,恐怕對廠家、經銷商和農民來說都不是什么好事,我現在每月的銷售量減少了30%多,利潤空間也已經很小了。”
王經理就農資漲價做了一番深入的剖析,他說,化肥等農資產品漲價主要是由于生產肥料的原材料漲價引起的,原材料漲價之后導致肥料生產廠家生產成本提高,廠家不得不提高價格,這樣對肥料生產廠家而言,資金壓力和產品銷售的壓力增大,企業的風險也隨之增大,生產積極性不高。“現在很多肥料生產廠家不像以前一樣想買多少就給多少了,而是按照一定的比率配給。這種相對緊缺的狀態進一步導致價格上漲。”王經理說。
王經理說,因為現在肥料的價格已經超過了農民的心理預期,農民自己也在算一筆賬:種一畝小麥一年獲純利400多元錢,肥料價格一下子漲了那么多,農民發現種地不賺錢了誰還會買肥料呢?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銷商也不敢隨便加價,價格太高了,農民會說,頂多這一年不種地了,出去打工就是了。
最近幾天,不少農民來詢問價格,一些人擔心繼續漲價已經開始購買,另外一些則在觀望。王經理說:“現在我們這些經銷商最不好干了,廠家給我們漲價,我們卻不敢輕易調價。”
王經理說,由于今年春耕農資供應偏緊、價格上漲過大,一些不法商販抓住農民求便宜等心理,趁機以次充好,以假冒真,坑害農民。他提醒農民朋友購買農資時一定不要貪圖便宜,千萬別讓假化肥耽誤了一年的收成。

